美文网首页
唐诗三百首(22)

唐诗三百首(22)

作者: 芦苇在读读写写 | 来源:发表于2024-08-04 17:29 被阅读0次

    贼退示官事 并序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年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这首诗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作品,它不仅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简单描述,更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元结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他一生崇尚自然,关心民生疾苦,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本诗通过叙述道州在战乱中的遭遇,以及战乱过后官吏的横征暴敛,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序文中提到,西原贼入侵道州,焚烧杀掠,但次年贼退时却未犯道州边鄙,诗人认为这并非因为道州有力量制敌,而是盗贼对道州百姓的怜悯。然而,战后官吏却不顾百姓困苦,加紧征敛,令诗人深感愤慨。

    诗中通过“昔年逢太平”与“忽然遭世变”的对比,展现了战乱前后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百姓生活的艰辛。同时,也将盗贼的“伤怜”与官吏的“暴敛”进行对比,揭露了官府的残暴和无情。

    全诗以叙事为主,但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对事件的叙述之中。如“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与“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的对比,就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吏暴政的强烈不满。

    元结的诗作以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著称。本诗也不例外,如“山夷又纷然”、“人贫伤可怜”等句,都是用朴素的语言直接描绘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本诗的意境深沉而悲壮。通过描绘战乱给道州带来的破坏和百姓生活的困苦,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氛围。同时又通过对比和抒情的手法,将这种氛围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最终表达出自己想要辞官归隐、远离尘嚣的愿望,进一步升华了全诗的意境。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和问题,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良知和担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三百首(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gwt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