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对输入进行思考后的输出,那么同样的输入和输出,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一、支撑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
1、思考是本质
2、输入是关键
3、输出是结果
为了更清楚的阐明这三个要素间的关系,郝院长结合实例进行了讲解:
一是记者采访梁宏达。
记者:你为什么知道的那么多,记忆力那么强?
梁宏达:你们只关注了a和c,却忽略了b,关键在于“化”,即思考。同样的东西,经过我的一“化”,输出的味道就不同了,如,赵本山输出的是东北二人转,是农人的味道,而我输出的是知识分子的味道。
第二个实例是同样是去旅游,余秋雨输出的是《文化苦旅》,而别人呢?
一语道破天机:思考是本质,是思考决定了输出的内容和质量。
二、提高输入质量。
输入的质量决定了思考的深度,那么如何提高输入质量呢?郝院长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提高输入强度——每天阅读一小时,一年500万字
2、提高输入标准——高人写的书,优质公众号,经典书
3、提高输入效果——阅读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
三、如何高效阅读的方法。
理解和记忆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考认识水平。只是读,吸收不了,记不住,什么原因?怎么办呢?如何去吸收呢?
(1) 带着目标和预期去阅读。
成人是理解性的记忆,因为大脑中没有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去理解知识,和大脑中的已知建立链接,形成一个认知结构。
(2) 养成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
有时读的快,蜻蜓点水、囫囵吞枣,泛泛的滑过去,不利于深刻理解。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 主题式阅读。围绕同一主题内容去收集相关的书籍,打通其中的相关概念。不是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正确的路径。
(4) 好文章反复读。
往往有价值的文章一次读懂是不现实的,需要反复阅读、推敲、思考。
(5)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去阅读。
理解文章的时代性价值,分析文章的局限性是什么。
(6)阅读的内容要和当下的工作生活关联、打通。有助于自己的理解、内化和吸收。
四,训练思考能力。
因为思考能力决定认知水平,认知水平决定判断能力,判断能力决定选择能力,千千万万个选择构成了你的命运。如何提高思考能力呢?
(1)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人的大脑是不喜欢思考的,人们往往对事物的认知只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要想在某方面有洞见,就要突破这一点。
(2)习惯性建立理论知识的链接 :人的本质差别是思考能力的差别。真正理解一个知识点,恰恰在于一个知识的链接。
(3)习惯性应用所学的知识:学到的知识不进行实践运用,只会成为大脑中的一个概念。只有不断的运用学到的知识,才能真正理解、消化、吸收。要学以致用。(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