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坚持学习分享第573天 行动是克服焦虑和迷茫的良药

坚持学习分享第573天 行动是克服焦虑和迷茫的良药

作者: 把酒临风_6e5a | 来源:发表于2023-01-12 00:25 被阅读0次

    咨询展示拾贝:

    1.问题:迷茫,不知道自己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因为名利?因为热爱?因为助人之心?还是为了自我成长?

    2.如何从以上问题描述中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1).不着急!跟来访者一起探索名利、热爱、助人和自我成长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2).不预设!好奇来访者口中的名利、热爱、助人,尤其是自我成长是指什么。

    3).不评判!咨询师不要从自己的视角评价来访者。

    4).转换负向词汇,从负向困扰转向正向期待。“迷茫”的反面是“不迷茫”,那么不迷茫是什么样的?可以怎么表达?不迷茫意味着方向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标就从来访者“想要的”之中提取。

    3.咨询大方向:

    想要什么(目标)——拥有什么(资源)——做过什么(经验)——能做什么(行动)

    行动,才是克服焦虑和迷茫的良药。

    补充:目标三层次

    第一个层次:解决现实问题。

    比方说要如何学习一项技能:开车、游泳、唱歌、跳舞等。

    如基本信念第一条所言,sfbt是“基于建构解决之道,而非解决问题。”的一个学派,虽然咨询师不能直接教给对方技能,但可以协助他找到学会新技能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与问题共处。

    假如一个人出车祸造成身体残疾,咨询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帮助来访者实现重新长出断腿或断臂的愿望,但却可以和他一起探讨在当下条件下如何生活才是最有益的。

    第三个层次:超越问题。

    《越过内心那座山》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博士的著作。她也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16岁的时候,她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时刻面临着折磨、饥饿和持续的死亡威胁。

    被成功解救后,经过漫长的心理自救和理论知识学习,她终于在50岁拿到了心理学博士学位,疗愈了自己的同时也开始帮助他人。

    回首过往,她说:最糟糕的牢笼不是纳粹将我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而是我为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将我们的心灵牢牢困住的,往往并非外在的力量,而是我们自己建造的牢笼,是我们自己植入脑袋的想法。

    也正是这一段特殊的经历,让她明白:

    即使身处苦难和面临强烈的无力感时,我们仍然拥有选择的能力,逃离自己的精神牢笼。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则在于我们选择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经历、回应自己的遭遇。

    越过内心那座山便是超越问题、超越苦难,成为那个看清了生活真相依然对生活爱得深沉的英雄。生活的真相就是“苦难是人生的常态”。埃格尔博士在书中说道:苦难是人生的常态,而受害者的心态则是可以选择的。过去的经历不能决定你是谁,只能说明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很多人停留在受害者心态的牢笼中, 是因为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样更安全。

    所以,当你无法走出过去的创伤时,问一问自己: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无论那座山多高,如果想要翻越,都要行动起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持学习分享第573天 行动是克服焦虑和迷茫的良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bi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