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相通之处,都批判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的现象,这在读书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体现。
对世界认知的拓展,固然让人心中欢喜,但只有真正的行,才能让最初浅薄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在此过程中,“知”和“行”是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也经常敏于“知”、拙于“行”。我希望按心中的想法去“行”,但是由于自己的行事规则和其他人的规则并不相同,所以屡屡受挫、碰壁。乃至于秉持一个很多年都实现不了的执念,心中郁闷却被现实裹挟着往前走,整个人深陷在周而复始的怪圈中,把生活搞得一团糟,归根结底便是“知”和“行”不能合一。
“知”“行”不一的根源在于我对现行某些规则的不认同。坚信自己是对的,对碰壁的应对是远离自己不认同的规则区域,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域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不止这块区域,其他区域也遵循这样的规则。这不禁让我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认知太偏狭,乃至于“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我当然是狭隘的,因为只能从五官获取世界的信息,其中很多是偏颇的,甚至是错误的。
一个人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不停的修正自己的认知,但是哪些是该屏蔽,哪些是该留下的,都在于自己的选择。
有些人探索出了这些规则,利用这些规则,在这个世界如鱼得水地生活,拥有了权力、金钱、地位,成了人生赢家。
有些人虽不能洞察全貌,却能管中窥豹,在一定区域如指臂使,成为所谓人上人。
有些人虽然知道规则却不认同,也不愿意同流合污,要么洁身自好,要么奋力反抗,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有些人对世界懵懵懂懂,如迷途的羔羊一般,总是安心地呆在羊群里,被其他人驱赶着向前走。
哪种生活更好,哪种生活更有意义,都是比较出来的。其实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无奈,各有各的痛苦。
努力追随自己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取舍就好。
答案只存乎一心,每个人努力生活的样子都很美,不该接受指责。
(2022年10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