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因为艾熏消杀是否有效和先生争论了起来。
点苍术艾叶熏蒸室内进行消杀,这本是沿袭已久的有效方式,稍作调查便可知晓。
但对完全没有这方面认知的人来说,却成了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本来已经在不多言甚至住嘴的路上。
当他完全质疑的时候,我还是坐不住了。
因为生老大时的各种遗憾怨怼,我曾铆足劲儿从奶粉喂养变成纯母乳,中间一度去挂水停喂一周,也没能阻碍。我更在娃第一次发烧开始,就扎进了儿科常见病诊疗的地块儿,甚至打算重新考个儿科的研究生!
只因为死磕儿科安全诊疗。
从丁香园论坛到微博(彼时还没有微信,论坛聚集的是认真死磕问题的人,微博还是真实世界的代言),从儿研所到和睦家,到当时的儿科男神崔玉涛……当你看过足够多妈妈们求助以及相应的回答,你就会对身边医院里的儿科诊疗失去信心!
我娃的健康问题确实得到了解答,还是崔神的解答,避开了过度医疗,绕过了三线城市落后的坑。但是,没有用!
崔神微博下面成百上千的妈妈在提问,成百上千的妈妈在没得到解答前相互回答一些大夫曾经回答的答案……
就是在这些楼叠楼的回答里,我看到了中医。
跟着妈妈四处奔走求医的孩子,最终在中医那里得到了妥帖的诊疗,甚至痊愈,那是被各处医生诊断无法治疗的病症。
有严重顽固的湿疹,有高热惊厥,有抽动症等等……各种艰难心酸不甘,最后都为中医所熨平。
理工科出身的我还是迟疑的,选了最安全的推拿来实践。
当我读到儿推的不同流派,翻到一个仔细总结的爸爸itman的笔记,看到了更多和我一样,拼命想保护娃不受一点伤的家长。
我还记得赵建秋、李德修、苏永泉这些名字,还记得清肺、逆八卦、推天河水,还记得太极摩腹、宋氏木字推……
还记得杨爸爸那时候考虑是否辞职……还记得小土大橙子、萌芽研究所琢磨怎么按吃、玩、睡的节奏来引导娃的作息节奏……
还有当时屁股还没歪的儿科欧茜一系列……
2g网也没拖慢我不断深挖的脚步。
我先生却拦路棒喝……
我是庆幸的,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遇到经方班。
当我推不动儿推的时候,简单几味药就能让娃身安、我心安。
当我困于山中孤立无援的时候,同学们坦诚的聊各自的经历,看到如此不同的世界。
那是我的救命稻草,支撑我走下去的一股推力。
群里随便的约定,我开始推着娃散步时背伤寒论。当发现还能做点什么时,我开始备考执业药师。
就这样,24小时带娃的我,拿了证,有了换工作的依凭。
我是吊着一口气的。
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我一直处在警戒状态。
风吹草动的讯息都会被我抓到,判断,筛选,吸纳。
我是紧张的。
我是害怕的。
对孩子的健康有任何质疑,我都无法承受。
我无法后退一步,不能容错,不能失败。
这样筛孔细密的我存留下的信息,被质疑,否认,我委屈、不服、愤怒!
我还是没有完全释怀的,那时的孤独无助。
已经过去八年。
已经疗愈四年。
还是那么大,一点就炸。
抱抱自己先。
都很好,一切都很好。
我一直被爱着。
我一直被支持着。
我一直被保护着。
呼……
晚安!
半决赛,踢得精彩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