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旬的都江堰斜风细雨,空气湿润而柔和。此时正引亿万国人狂追的电视剧《大秦帝国》正在讲述三十岁的秦人李冰,奉秦昭王之命,一路艰险来到蜀郡担任郡守,历时14年之后,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都江堰建成竣工,开始了它对四川平原持续至今的影响。2017年的都江堰双遗马拉松赛事正在这个城市不断发酵着,3万马拉松人的盛宴,让飘荡在这个城市空气中的麻辣兔头都散发着跑者的激情与多巴胺的混合香味。
中产阶级与马拉松其实有P关系-----这锅不背若将时间退回到1981年,北京第一次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时,只有不到200人参赛。很难想象到2015年,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官方数据来看,供需关系发生翻天地覆的变化。仅上海马拉松比赛,10万人争抢2.3万个参赛名额,而从这点上来看,这几乎与几十年前西方人的经历一模一样。广大的干部群众们厌倦了乒乓球、羽毛球等“国球”运动后,马拉松逐渐占领了中产阶级的运动市场。的确,近年来的马拉松赛事也开始走向了越来越幅员辽阔的田间地头,颇有点坞衣巷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受。
因此说到这个阶层问题,小煜觉得有个点实在需要彾个清楚哦:
马拉松与中产阶级的关系?
其实说到这,感觉好像你在问我,美女是否等于身高165CM以上,体重小于等于100斤的女性?这有必然的代表与被代表关系吗?只是跑个步而已,也能扯出中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那么大约马克思也只能在地下呵呵了。最近,蒋方舟的一篇文章备受争议,题目叫《马拉松是中产无声的广场舞》并在中国新闻周刊登出,文章里她形容马拉松是让身体晒伤、让双脚起泡、让肩膀皮开肉绽的苦修,说马拉松是中产阶级生活中最大的安慰。但不是因为最近让她与老徐热了一把的访谈类节目《圆桌派》,实在是这个美女作家十分热爱为人群刻画群体肖像,也不知是否与她年少成名有关。其实村上春树在文章中说自己坚持跑步,和意志力没多大关系,“是因为这项运动合乎我的要求: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械和场所。”说到底,这就是马拉松最大的优势,想跑,随时穿上装备就去跑呗,相对其他运动的限制,跑步简单而随意的多。
中产阶级与马拉松其实有P关系-----这锅不背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个人形象,已无疑成为左右我们每天工作的重大动力,而马拉松只是无数种生活方式之一而已,除开热度,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某天看冯唐的一篇叽歪文章概括现在中产阶级的三大标志:“跑步,抄佛经,喝果汁!”如果你觉得这三样对自己是有益的,整个人是享受和乐在其中的,那么just do it!就像跑不跑马拉松是你的自由,但这个锅别甩给中产阶级,好些个人就不乐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