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化人生

简化人生

作者: 随风似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7-30 10:44 被阅读0次

    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滴答、滴答……时钟在不停地转”,敲在我们心底,滴出泪来。丽江流浪歌手自创的音乐,挥之不去淡淡忧伤牵动着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抑或,我们大都会有这种经历:当心情特别苦闷、感到异常孤独时,总想找个地方,最好远离人群,惟有大自然之美,让山山水水带走你的烦忧,洗涤你的心灵,净化你的灵魂。然而太多的人只是匆匆过客,很快又会回到都市霓虹,虽说喧嚣都市让人浮躁,易生烦恼,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舍得放弃现代文明、物质享受。我们太多的烦忧只因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被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迷惑了双眼。真正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却会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他们会从心底远离尘嚣,尽享大自然的静谧,从而更好地思考生命,品味人生。《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是这样的人。

    梭罗完全听从内心召唤,来到瓦尔登湖。丽江有不少外地人,有的人或许是心灵受到重创,来此释放重压,却慢慢爱上此地,不舍离开,从此定居下来,真的远离尘嚣,让心灵得到彻底释放;有的人刚开始以做生意为目的,开一家小店,时间长了,也真的喜欢这里的悠闲、随意,赚钱已不是主要目的,享受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有极少数的人,心灵并未遭遇任何打击,只因内心深处,也可以说是天赋使然,喜欢过自由奔放的生活,喜欢无拘无束、远离喧嚣的自然环境,宁可忍受物质的清苦,也要追求精神的富足。来僻静之地,只因喜欢,住够了,就走了,像一阵风,踩云彩而来,留芬芳而去。

    梭罗在瓦尔登湖岸住了两年又两个月。在那里,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居民,只能靠双手劳动养活自己。他在自己建筑的木屋里,在享受孤独的生活时写出了著名的《瓦尔登湖》。在这里,梭罗真正走进大自然,过着田园生活。尽管物质生活相当清苦,但他认为自己富有。

    “如果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话,我富有阳光明媚的时光,拥有夏令的日月,我尽情地挥霍着它们;我并没有把它们更多浪费在工作间或老师的讲台上,对此我一点也不后悔。”

    生活于喧嚣都市,整日为工作烦忧的人,自然无法这样挥霍。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拿金钱去享受美景,无奈心灵被金钱、名利锁住,再美的风景也无法进入贫瘠的内心。太多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总是随波逐流,好像跟上了时代的节拍,似乎也过得充实,却是被纷繁的物质生活诱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恰如梭罗讲:“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正确找出我们自己的地方,而是在一个虚设的位置上。”我们说着不得不说的话,做着不得不做的事。我们可以说是环境使然,是现实逼迫。少有人能摆脱俗事束缚,真正视精神富有高于物质富有。

    梭罗在瓦尔登湖过着富有的精神生活,选择心灵的自由与闲适。他知道怎样贫穷而绝对不会污秽或是粗鄙。他在湖畔搭起木屋,开荒种地,看书写作,过着十分简朴、原始的生活。却又不同于鲁滨逊,为生存所迫。这位毕业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到瓦尔登湖,完全出于个人的志趣爱好。瓦尔登湖是他在喧嚣世界中觅得的幽雅僻静之地。他在这里观察、倾听、感受、沉思,并且梦想。他只是想生活得随便、简单、自在。这里给他提供了一种朴素淡泊的心境,他重新思考生活、人生。他想通过自己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人们不应该将时间投入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而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精神探索,少量的时间用于谋生。他告诉我们,物质生活尽可能简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深入生命,品味人生。这位终身未婚的超验主义者,不同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陶渊明归隐山林,很大一部份原因还是现实所迫,然而他们皆是视精神生活高于一切的高尚之人,凡俗之人难以企及。

    梭罗翩跹来到瓦尔登湖,又蹁跹而去,无牵无挂。童话诗人顾城,选择定居在新西兰一个人烟稀少的岛上,过着同梭罗一样自造住房,开荒种地的原始生活,没有现实逼迫,也完全出自于个人的志趣与爱好。不同的是他有妻子、孩子,更不同的是他的偏执。顾城绝对,走极端,他把自我世界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最后发生杀妻自杀的惨剧,灵魂永远留在了激流岛,他梦中的世外桃源。

    台湾女作家三毛也是一个崇尚自由,追求精神富有的人,同时也是极其敏感、神经质、率情任性之人。三毛也是一位旅行家,先后去了五十九个国家。她从地理杂志上读到一篇描绘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文章,就发誓一定要到那看看,后来果真去了,并在那生活了好些年,写出了不少感动读者的文章。三毛最后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三毛与顾城之死让我想到,脱离现实,纯粹追求精神生活,完全生活在自我世界中的生活方式也行不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的气节让人钦佩却又让我们感到遥不可及。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更多为现实不得不折腰的小人物。梭罗讲:“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谁愿意过紧张的生活,谁不想享受闲暇?那么问问你的灵魂,是富足还是贫瘠?如何增加灵魂的财富,惟有简化人生,降低物质追求。虽说梭罗与三毛后来皆回到文明社会,但那段特殊的经历,用心性培养的文字,给文明社会的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清凉的慰籍,更是解救人们贫瘠心灵的一剂良药,前提是你心中要有“瓦尔登湖”。

    倘若富有与贫穷不是用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这世上的穷人会更多。生活在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物质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抗。社会上普遍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多半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寡,社会地位的高低。我们活得不快乐,因为追求太多有用的东西,我们太在乎别人眼里的自己。谁都知道,精神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连鲁迅那样的精神战士,也不会让自己饿着肚皮骂人。

    生存永远第一。我们只能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来谈精神。实际上,我们总认为自己缺少的东西太多。房子没别人住的大;车子也没别人的高级;别人已经是处长了,自己还是个小科员;别人已是教授了,自己还是个副教授……我们总是追求有形的东西,从不关心自己精神的贫瘠,又怎能安于过简朴的生活?我们四处旅行,花钱看风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欣赏风景?

    梭罗认为,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的享受人生。这才是人生的真谛。所谓从容、充实的人生,绝不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恰是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能真正给我们带来精神的愉悦。譬如:读书,如果纯粹为功利而读,就毫无乐趣可言,而单纯从个人的兴趣出发,看无用的书,写无用的文字,却是享受生命。与挚友用一个下午喝茶,或是独自用一个晚上看月亮,用一整天钓鱼,从日出到日落可能一条也没钓到。恰如梭罗所说:“许多人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他们钓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鱼。”梭罗在瓦尔登湖时,把很多时间花在躺在小船上晒太阳。而今这个快节奏时代,有多少人愿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事情上?也没有多少人花得起。而是成天忙着有用的事,根本没时间放松自己,就算挤时间旅游,也是走马观花将风景掠过。像陀螺般不停旋转、旋转,似乎人生的意义就在永无止境地旋转中。

    抑或,多数人认为躺在船上晒太阳是浪费时间,不过是遥不可及的梦。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翁看见一个渔夫每天只打一点鱼就躺在海滩晒太阳,富翁说渔夫应该多打点鱼拿到市场卖,赚够了钱办个厂,再把厂的规模扩大,赚更多的钱,就不用每天打鱼了,然后就可以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我现在不是舒舒服服躺在海边晒太阳吗?渔夫每天打一点鱼,维持生存即可,剩下的时间全部用来享受生命。这不就是梭罗提倡的简化人生吗?如今,金钱是生存的基础,权力是获得金钱的捷径。精神追求几乎是钱、权的附产品。即便有时间躺在海边晒太阳,能有渔夫的惬意吗?我们是怎样在享受自己的人生呢?

    零八年汶川大地震后,不少人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特别是亲历大地震的人们。有些人认为自己在地震前舍不得吃好、穿好、玩好,把钱看得太重了。地震后,舍得把钱用在吃、穿、玩等各种消费上。人们似乎骤然意识到生命的虚无,得抓紧时间享受物质生活,但很快又会陷入声色犬马花天酒地之后的无聊与厌倦。真正视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的人面对虚无,是苦苦寻觅艰难求索后的困惑与茫然。张爱玲晚年远离人群,苦守清贫,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正是看透了生命的虚无。或许在他人眼里的清苦,在她心中未必不快乐。

    倘若你是一个真正视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的人,便会安于过简朴生活。梭罗说的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什么是基本的生活所需?抑或最少要衣食无忧,最好有点余钱可去游山玩水。少有人像梭罗那样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自力更生解决吃住问题。一些自由职业者,没有上班时间的束缚,能更好协调精神与物质的享受。没钱花了,就去工作;钱挣够了,就去旅游。白天躺在海边晒太阳,夜晚在月光下看星星,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流转,看似不难,却很难做到。我们往往把简单的生活复杂化,忧虑的问题实在太多,完全无法在追名逐利、为儿为女的路上放慢脚步,等真的想放下来时,恐怕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倘若心中有“瓦尔登湖”,无论何地,皆能抵御纷繁复杂物质世界的诱惑,拥有淡泊素朴的心境。“简朴、简朴、简朴”,这是梭罗告诉我们的人生真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化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hs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