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阴阳与虚实
阴和阳
阴和阳。阴即阴性,阳即阳性。阴阳是把疾病一分为二的思维。正邪斗争,正邪交争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可以用阴阳来总概括。
人生了病,正邪斗争往往体现出两种状态,不适太过急是不及。太过则表现为亢进的、发扬的、兴奋的……这类太过的病征,即称为阳证。
如其是不及,则呈现出衰退的、消沉的、抑制的……等不及的状态,这类不及的病征,便称为阴证。
临床上不管疾病怎么复杂多变,但就整体概括起来无非阴阳,一般来说不是阴就是阳。
虚和实
虚指人虚,实指病实。黄帝内经“精气夺为虚,正气不足为虚,邪气盛为实”。如病没有好,而人的精力正气已有所不支,病体反映出一派虚衰之象,即称为虚证。
相反,若病势在发展,而人的精力未衰,病体反映出一派充实的征象者,便称为实证。
中医治病一个核心就是“扶正祛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个是治病的大法则。原则不能错,错了,治疗的方向相反就容易把病治坏。这个是原则问题,不能搞错。
虚实、寒热、表里和阴阳的关系
兼夹关系
虚实、寒热和表里一样,也都有阴阳的特性。不过,寒热对应阴阳是固定的,而表里和虚实就不一定。寒就是阴,热就是阳,这个没得说。
寒热虚实和表里混杂在一起的情况也是比较多见的,
例如:虚+寒者=阴,虚+热=阳
实+热=阳;实+寒=阴
所以,
阳证,可包括:热、实或亦热亦实、或不热不实、或热而虚者。
阴证,则可有或寒、或虚、或亦寒亦虚、或不寒不虚、或寒而实者。
总结我们看下面表格,一览无遗。
中医的阴阳与虚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