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8~11章)四章讲了四项其他修炼: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因为我与他人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自我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所以这部分产生影响最多的是第8章:自我超越。
第8章记笔记的时候我幸福感非常强,这一章也有很多迷人的地方。起步是出于它对灵性的肯定。我很少见到在管理方法中信任潜意识的力量,但他的确无处不在并且发挥着作用。在我大一的时候,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做好成功的活动以及在形成一个好团队的过程中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积极有效的贡献,当我发现团结高效的团队,问成员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往往归咎于“气氛”,然而气氛是怎么形成的,我并没有探寻到或在管理类文章里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转变的开始是这样一段话:
“工商精英奇才亨利福特曾说过'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现实,对于我们是有灵性的,它们在等待着被人类精神所利用——只要我们伸出手召唤它们进来。可我们总是急急忙忙,神经紧张,手忙脚乱,烦恼重重。我们对结果都没有耐心。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个等待我们使用的无形力量……我知道,有精神力量的储藏库存在,但我们人类却愚蠢地切断了与它的联系。'”
作者认为,想要修炼这种精神力量,应对的开始是:说出真相。
“对真相的承诺并不是指追求铭刻于世的真理,即那种终极原因。相反,它指的是,心甘情愿地根除那些令我们限制和欺骗自己、不让自己看到真实情况的习惯。它指的是,不断质疑我们对真正情况为什么会如此的理解。它指的是,不断扩大我们的意识范围,就好像优秀运动员在赛场上,用超常的视野把握全场更大的范围。它还指,不断加深我们对眼下各种事件背后的结构模式的理解。特别是对自我超越修炼水平高的人来说,他们要更多的觉察到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
修炼的结果是能够觉察到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和冲突,但初读时更使我感动的,是对意识能量的信任,相信我们可以通过扩大意识范围扩大我们的视野,更多地看到真实。
而这样做,也有现实的因素驱动:
“一个人在更清晰地意识到他的现实之前,没有办法选择改变。生活总是给我们看清现实的机会和选择,不管我们可能如何愚昧,如何抱有偏见。而且,如果我们有勇气抓住这种选择的机会,我们就有能力实现自身的根本改变,换句话说,我们只有通过修真,才能得至上善。”
这便是《第五项修炼》教给我最重要的东西,曾经失去希望、自暴自弃、不断失败、找不到出路,可这一切都能交汇于真相之上再重新出发。《第五项修炼》本身就是生活给我看清现实的一个机会。受到挫折,我会不愿意面对现实,更无法改变,但《第五项修炼》像永远相信你的老朋友,也会拉你一把。“只有看清现实,改变才会发生”而改变是为了善意的实现——温暖的光。
但这样做一定会有障碍,否则我不会在黑暗里徘徊这么久了。自我超越会面临一个必然存在的矛盾:现实与愿景有差距,而缩小它的方式——创造性张力并不是简单就可以做到的,理性和直觉必须融合得很好才能使创造性张力得以恰当发挥。作者以“瞎子”“瘸子”分别指代理性和直觉,只有瞎子背着瘸子,瞎子走路瘸子指路才不至于迷路。而在愿景与现实、潜意识与理性之间,指路的是潜意识、走路的是理性,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也不能有角色缺失,否则都会出问题。
作者指出了三种实现创造性张力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指路的走路的都是理性是传统线性思维,作者已经在第二部分指出它的问题。指路的是理性,走路的是潜意识,叫做“操纵冲突”即煽动恐惧让我们摆脱我们不想要的来达到愿景,这样的问题在于人往往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生活中难得快乐,事实上这正是我长期以来所处的状态。
但影响我更大的障碍是“指路潜意识,走路潜意识”,作者称之为“意志力策略”,它背后的假设是“通过提高意志力,我们会激发自己”,很多成功人士都采用这样的行为模式,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种模式本身即是成功的特征——狂躁地执著于目标,甘愿付出代价,以及击败任何对手,突破任何障碍的能力。
这种策略的首要问题,是方法缺乏经济性,我们的确达到了目标,但代价巨大,我们可能筋疲力尽,可能会怀疑这样的成功是否值得。
这一个弊端准确地描述了我大一末期工作时的感受,在大一的年度总结工作篇中,我明确写道“我感觉很多活动都是付出了很多但收获远远比不上付出的。”精力上收获上入不敷出久了总有花光的一刻,这就是煮蛙的火,大一末期社团的突然变动只是一个引子,而不是退出所有社团的根本原因。
更糟糕的弊端还在后面:意志力策略是主观的(这也是潜意识的弱点),它就丝毫不会触动深层的结构性冲突的系统问题,也不会有主动去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所以“光辉到底意味着成功还是回光返照“必须是傻傻分不清楚的啊,因为在身处光辉之中,还用意志力策略做事的时候,根本不会客观地抽离出一双眼睛来看这个问题。这也解释了为何我工作拼命,却没做出像样的成就的原因:成就必然依赖于客观环境,若关闭了对客观世界观察的通道,自然会不符合现实,也就自然失败了。
怎么样更好地观察现实?怎么样客观地抽离出来看真实的世界?后者被作者称为“悬挂假设”,解释这个问题花了作者一本书的篇幅:《第五项修炼:心灵篇》,这本书是我下一阶段的书目,但作者也在本书中略有涉及,第11章团队学习告诉我”你可以让别人的眼睛来帮你“。详细内容在下一章说明。
高水平的自我超越者会展现出自信的状态,这又是本章吸引我的一个点。
本章中有三句话描述高水平自我超越者的状态:
“自我超越是一项永无止境的终身修炼,并不是固定的,黑白分明的目的地。”
“自我超越水平高的人,非常了解自己的无知、无能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哪里。”
“但同时又有着深深的自信。”
这里的自信毫无疑问是非常迷人的,不像其他地方吸引我的或是光芒闪耀,或是清澈如溪,这个地方吸引我的是自信的安定感,以及这种安定感的来源: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他怎么能不为之焦躁不安?深深的自信来源于哪里呢?
但随后我就找到了答案:
“高级的成熟者能推迟满足感,因此他们能想人之不能想,甚至考虑他们的决定对未来数代人的影响。”
初读的瞬间我被“虑他们的决定对未来数代人的影响”征服,也明白了自信的来源:基于对现实的准确而深广的理解,他们具有了能做出影响未来数代人决策的能力,但做一个当下的决策,能考虑如此长的时间差,没有对愿景的深深信任是做不到的。
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信任自己的愿望。
信任与相信是不同的,对愿景的认同只有基于理性的基础上的信任才能产生创造力张力,若认同是基于意志力(潜意识)的相信,这种认同往往会被更强的刺激或人欲望的本性带走而不能长久,“推迟满足感”这样的事情,在基于意志力的相信愿景者身上不太容易发生,因为人有贪图安逸的趋向,但基于对现实的理解而信任愿景的自我超越者,他们选择推迟满足,是因为他们了解现实后,知道愿景的分量,在经过与现实的不断碰撞、反思、磨合中,他们对愿景的认识和信任也在不断丰富、深化,当他们对这种力量的信任程度超过了他们对意志力的种种本性的满足欲后,他就变成了成熟的自我超越者。
信任与相信,另一个区分点,是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对于这一点,李笑来《把时间当做朋友》里这段话后说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掌握了“推迟满足感”之技巧的人,比绝大多数人“更有耐心”——甚至,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甚至,可能会仅仅因为他们惊人的耐心,那些打击和挫折对他们来讲不再称得上是打击或者挫折。“
我无法描述初读此段时的震惊,长久以来,我没有办法好好地和挫折相处,在艰难险阻面前我会恐惧、会怀疑、甚至会背弃我的愿景。而此段里“惊人的耐心”好像一个温柔却坚定的问号: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一社团失败了你急于找到一个答案呢?你看,你的大二因为你“孜孜以求”地寻找答案而不得,也毁掉了,有没有想过和你遇到的挫折真正地聊一聊,而不是以相信自己肯定能找到搞定挫折的方式,假装你在面对它?
一个人信任未来,也信任自己,因为他和他的潜意识与理性、现实与愿景的关系都很好,他对于现实和现实的无知都有着深广的认识。
而这种信任,是幸福感的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