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193天】
时间的品质
正是由这些空白呈现的
收到新书是雀跃的,《停歇之书》,《数学之美》,还有一些在路上。买书这件事情是随机,一本本就这么累积起来了,有点像是在山野里采花,看到什么喜欢就摘什么,而无需被管束——或许我更喜欢的是买书的自由感?
突然就想,如果没有书,没有写作,那我的生活里还剩下什么?许多的空余时间呈现一种苍白,没有思考,没有沉淀,没有积累,时间不珍贵了,成了需要打发的存在,面对一种苍茫的无望,孤独让人害怕的原因是无望,如果有了丰富的内容,那就是享受的独处,它们本质依然是孤独,因为内容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的状态。
人要学会让自我丰满,也就能够变得鲜活无比,哪怕自言自语。
如松浦弥太郎,他的书很多时候也就是碎碎念,想到哪写到哪,每年出书,如我一般的读者观看他的生活,以及生活思考,会心一笑,隔着文字,彼此暖心,又或者因为一些共有的特性,觉得有趣。
在《去生活》中写了一段关于垃圾桶的话:
对我个人而言,我在做着以下尝试。在自己办公桌旁不放垃圾桶,我会直接拿着垃圾扔进大垃圾箱。从我的工位走到大垃圾箱,不到一分钟。虽说在工作中起身扔垃圾确实有些麻烦,但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垃圾,又可以在去扔垃圾的路上在跟自己确认一下把它扔掉是否妥当。
更进一步的好处在于,即便只有一分钟,但在你集中精力工作的过程中,这段路程也可以帮助你调节心情。
手里拿着垃圾,边深呼吸,边稍微走动一下,对于振作精神,冷静情绪都很有帮助。无论什么都轻易地丢弃,身边有一只总是装到满的垃圾桶。与其如此,倒是座位边没有垃圾桶会让人心情舒畅吧。
自我感觉这是一个好主意,有些自鸣得意。
看,很有趣是不是,只是一个垃圾桶,也写得生动非常,要不要扔垃圾?可以减少垃圾吗?因为没有垃圾桶而显得工位很清爽,甚至觉得自鸣得意,这样有趣的人就呈现出来。
我自从看了《法国人的房间没有垃圾桶》就开始取消家里的垃圾桶,只有厨房有,其它地方全部都没有,就觉得干净很多。办公室更加,没有垃圾桶,有垃圾都是随手处理的——有些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其实可以问一问,真的有必要吗?
要爱生活,不要爱生活的意义,那是很虚无的东西,在具体生活的过程中,逐渐让自己生活得丰富一些,是很有必要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