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把《道德经》81的内容读完了。书的内容每章一个部分,具体到一章里又有四段,一是原文,二是译文,三是古典今读,四是事典心裁。这些一共四本,整个系列是八本,后面还会看到中篇的《道德经》思想与传播,以及下篇的《道德经》智慧解读与应用。这四本书,与自己度过了一周多的时间。当然,其间还穿插着戴尔·卡耐基的四本。就这样交叉着读了下来,平均一天一本的节奏。
前两天谈过一次,那时阅读的体会。昨晚读完原文部分后,又想再梳理一下。但是一提笔就知道有多难,因为很多内容并不理解。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阅读的速度绝对比其他书籍慢很多,尤其是对着原文和译文要过好几遍才能懂得一些。实际上,贯通前后思想,目前来看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不过,这样读书有一个好处是。放下《道德经》,再看其他书时,脑子会好使很多。不论是阅读的流畅度,还是理解起来的速率方面。
这就像极了读研期间,啃的那些哲学硬书。还记得那时有一个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读哲学的人普遍会有的现象。那便是,在出了校门之后,再次拿起真正的哲学书来看的机会,也许不多。所以,在校的时候格外珍惜那段时光。除了自己阅读中西哲学的一些名著外,也选修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本雅明思想研究等较为专业的哲学课,还坚持旁听了西哲,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现在回想,不禁又得感慨,哲学非一般人可学。天赋不说,起码智商得是拔尖的。从西方哲学史中,也会了解到,每一位大哲学家几乎都是那个时代最聪明的人。它还是其他任何一个领域发明创造的源起,提供理论上的创新突破。所以,自己在哲学的海洋中误打误撞,到最后,可能还是得在当初引发兴趣的人生哲学,或者叫伦理学领域,多看些书。因为精力有限,智商不足,唯有先集中把一部分看得多一些,才能有能力再去旁涉其他。
这可能也是自己潜意识里会把《道德经》买来的重要原因。毕竟,这本书讲来讲去,有很多内容是关于人生的,为无为,高级的舍,与大道贯通。在年轻的时候看,总体而言还是比较难以承受,毕竟血气方刚,很多事情还未经历。年长一些再来读,我想收获绝对大为不同。即使书没变,但人在长大,所经历的事情会留在自己的内部,产生各种化合反应,慢慢地发生变化。从人生终点的角度来看,这类书又是十分必读的,因为谁人都要面对死亡,无法逃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