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 | 所谓信任,就把自己置身到任由他人伤害的境地

笔记 | 所谓信任,就把自己置身到任由他人伤害的境地

作者: 蓝天白云下我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4-10 22:41 被阅读0次
    猜猜哪个是我嘛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                    ——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今日导读:

    1、反思:炫耀与虚荣心理

    2、经典:你必须要去看的一本书

    3、改变:先行动起来去改变

    4、妥协:别放过自己,也别委屈自己


    一、反思:请收敛下自己的“虚荣心”

    1、从小到大,从初中到高中,从学生到职员,我一直有一个弱点与臭毛病:炫耀与虚荣心太强。

    2、之所以有这种自我反思,源自于一本书:《有闲阶级论》。

    当滴个当

    “凡勃仑效应”,就是源自于此书。也就是炫耀性消费,人之本性。

    3、当然,这种炫耀性心理源自于人类进化的使然~从万Sir的《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这本书学到的。

    “得到”App

    4、以现在的“炫耀性医疗”为例说说吧。

    摘自万Sir新书

    5、炫耀性医疗的起源

    1)人类所有需求都可以追溯到丛林时代。

    2)我们救助患者时,更关注的是救助本身,而非救助效果。

    3)你生病了我帮你,下次我病了你帮我。

    4)这便是做给别人看:你看,我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我很爱护别人,所以,请你相信我是个好人,从而结交更多朋友。

    5)所以,医疗的一个关键就是:救助行为一定要被“看得见”。

    总之,有没有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让别人看到救助这个动作。

    6、好有意思~


    二、听书:《社会与经济》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厉害了,我的哥!

    2、本书目录

    目录-1 目录-2

    3、思维导图

    摘自“得到”

    4、作者简介

    大师中的大师

    5、内容简介

    当滴个当

    6、本书精髓:新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当当网对本书的简介

    (二)前言

    1、原来是个“杠精”哈

    格兰诺维特一辈子就在干一件事,就是跟经济学抬杠。而且是跑到经济学的地盘上,在生产、分配和消费领域,跟经济学正面开杠

    2、社会学理论大家韦伯和帕森斯,都出版过一部巨著,叫作《经济与社会》,讲的是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

    当滴个当

    当当:《经济与社会》简介

    3、格兰诺维特在23年前,就已经写好了第一稿。然后,23年间,一遍遍地修改。可以说是,每句话都有出处,无一处无来历。

    4、资深媒体人段永朝打了比方:格兰诺维特就像地质学家一样,用探铲、用手镐、用毛刷,在岩石断层中,仔细辨认着过往理论的主干和枝枝蔓蔓。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理论创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本书主要内容

    (三)经济活动中的人是什么样的?

    1、格兰诺维特首先立了个靶子:经济学帝国主义”,就是认为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

    1)作者提出这个靶子,是作为一个攻击或者批评点,批评经济界“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固化、一刀切思想。

    2)提问:现代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A.在农业社会,孩子是投资品,多一个孩子就多一个劳动力,所以,人们愿意生;

    B.现在现代社会,孩子是消费品,养孩子不划算,所以生育率就降低了。

    3)为什么大家爱听流行乐,不听古典音乐呢?经济学家解释为因为时间成本不一样

    A.流行乐短平快,马上就可以得到快感;

    B.古典音乐,你得花时间去学习、去分辨。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古典音乐就没那么受欢迎了。

    4)传统的经济学特点:假设所有人都是“理性人”,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2、行为经济学

    1)专门研究人理性的漏洞,也就是不符合收益最大化的非理性行为。

    2)禀赋效应,心理账户等。

    3)在格兰诺维特看来,行为经济学干的事情顶多算作小修小补。打完补丁之后,经济学对人性的假设,还是不符合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

    3、第一个交锋:经济活动中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1)孤立化、原子化的片面研究

    在格兰诺维特看来,经济学假设里的人,不管是理性人,还是非理性的人,本质上都是孤立的、原子化的人;那些行为经济学的实验,都是随便找一人搁到实验室里,剥离了一个人全部的社会关系,然后去考察他。

    2)人类天然的社交天性:关系人

    人是活在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关系又约定了各种各样的规则。这些规则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是禁止的。

    3)“店面排队现象”的解释

    A.经济学家:从传统理性人的角度出发,得出“定价偏低”的结论,并进而提出“提高售价/涨价”的策略。

    B.实际情况:如遇到台风风情况、食物短缺导致排队,不能涨价: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你在道德上有瑕疵;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砸掉你的店铺,抢走店里的东西,因为这才是符合公平正义的行为。

    4)公交车掏钱买坐

    A.在公交车上掏出钱买座位,估计没人会搭理;这种现象在传统经济学看来就是市场失灵,是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因为他们假设前提下的结论是应该允许座位买卖。

    B.在社会学看来,掏钱买坐不符合人之常情了。社会规则要求我们,可以给老弱病残免费让座;但是,拿公交车的座位卖钱,那可不行,我们要考虑到社会评价因素影响;因为,我们都是活在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人”。

    5)“土豪劣绅”发展史

    A.所谓“土豪劣绅”,是近代才出现的现象。

    B.在农业社会,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紧张:地主是佃农的庇护者。今年如果遭了灾,粮食收成不好,地主会少收一些租金,甚至会给佃农送去一些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C.地主和佃农的关系变糟的根源是“城市化”。

    地主搬到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居住,农村的地交给代理人打理。代理人的出现,改变了地主和佃农之间的关系:以前邻居下的乡里乡亲这层道德义务感就解除了;代理人收租子是执行任务;不管佃农遇到什么天灾人祸,代理人都得一分不少地收上来。

    4、各种关系交织下的社会人

    总之,人类很多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关系所塑造的认同感,是认同感所约定的道德观念。它们不是外在的、强制的,而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不需要经过理性的思考和计算。

    (四)经济活动是如何展开的?

    1、传统经济学家对完全竞争的执念

    传统经济学家看来,只有完全竞争市场,才是最完美的市场。而完全竞争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是原子化的,各自独立决策,不受社会关系的影响。

    2、“弱关系”理论

    1)举例

    找工作这件事表面看上去是一个市场现象,一个经济行为;但是,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关系非常地重要。调查发现:60%的好工作,都不是通过正式的招聘渠道、而是通过熟人介绍的。

    2)“弱关系”理论逻辑:

    亲朋好友跟我们的圈子差不多,掌握的信息也跟我们差不多,他们知道的工作机会,你也知道。反而是那些只有一面之交的朋友,他们能够给我们带来新鲜的信息,和更多的工作机会。

    3)企业“内推”背后的逻辑

    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是不敢糊弄老板的,推荐的人一定知根知底、非常可靠。新员工入职以后,老员工也觉得有义务帮助他融入这家公司。自己介绍进来的人如果出了事,那还了得,面子上是挂不住的。

    4)信息含量多少源自于意外程度,信息就是意外。

    3、经济学排斥社会关系,这是不对的。

    1)在真实世界,很多经济活动都是在熟人之间展开的。

    2)诸如诈骗、传销、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大部分都是通过熟人进行的。

    3)合法的生意更多:人们会因为是朋友,而一起做生意。人们在做生意的同时,也会说交个朋友,而不是一门心思地赚钱。

    4)结论:要搞清楚经济是怎么运转的,你必须研究社会关系。更进一步说,是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网络,也就是社会学家经常讲的“社会网络”。

    4、信任

    1)所谓“信任”,就把自己置身到任由他人伤害的境地。

    2)这件事明明有风险,但是你不管不顾,还是把这件事情托付给他了,这就叫信任。

    3)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

    A.家族企业盛行的地方,比如法国、意大利、中国台湾和香港,很难发展出大型私有企业。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只能走一条路,就是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之路

    B.学者和商业记者一直都在唱衰家族企业。

    在社会学领域里,所谓的“一定”“必将”“终究”等绝对化、断定式口吻结论,最终都将被历史淹没到尘埃;因为人类是极为复杂的综合体,这种断言式结论本身就与事物动态发展的情况是不吻合的。
    当滴个当

    5、家族企业兴衰史

    1)事实统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家族在企业中的角色都没有下降。

    A.世界财富500强的名单,超过1/3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包括沃尔玛、米其林、路易威登、宝马,还有巴菲特的摇钱树伯克希尔-哈撒韦。

    B.标普500指数表明:家族企业的业绩要比非家族企业好得多,规模也比非家族企业做得大。

    2)家族企业扩张发展的根源:投资控股

    家族企业的扩张,靠的不是企业本身越变越大,而是它们成立或者收购了很多子公司,然后通过控股和交叉持股等方式,掌握这些子公司的控制权,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外来者可以投资,但是没有发言权,不会稀释家族的控制。

    3)在这些子公司里,家族成员是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担任重要职务。围绕这些家族成员,又形成了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圈子,担任公司的高层管理者。这些职业经理人向家族成员效忠,家族成员又向整个家族表示忠诚。在这样的社会网络里,维系合作的是亲情和信任,不是什么法律合约。

    6、“信任”之于经济活动的意义

    信任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从朋友之间的信任,到员工和老板之间的信任,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信任都是市场交易的润滑剂。而信任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原子化的,而是嵌入在社会网络之中的。

    (五)社会是怎么演进的?

    1、经济学眼中一切社会变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

    2、社会只是一个虚头巴脑的名称,真实存在的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人。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可以通过个体来推测、来理解。

    3、“化约主义”的错误

    1)内涵

    “化约主义”的错误指的是:按道理,社会层面的现象只能用社会来解释,个人层面的现象只能用个人来解释;但是,从个人的行为,到社会的风尚之间,中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你如果不填平这条沟,断然地用个人因素来解释社会现象,就犯了化约主义的错误。

    2)举例:“理性选择论”

    A.所谓的需求,就是所有人愿意购买商品的简单相加。

    B.所谓的制度,就是个体为了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发明的办法。

    C.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它叫作“理性选择论”

    4、填沟:在中间搭一座桥~社会网络。

    1)抽象化解释

    如果说,个人是一个微观概念,社会是一个宏观概念;那么,社会网络就是一个中观概念,它把社会和个人联系起来。

    2)美第奇家族

    A.最常见的解释:因为某一个英明伟大的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比如,乔凡尼·美第奇把家族产业从羊毛加工转移到了银行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再比如,柯西莫·美第奇夺取了政权,成了佛罗伦萨的统治者;

    还有,大名鼎鼎的洛伦佐·美第奇,用钱烧出了一个文艺复兴。

    B.这些解释都犯了用个体解释社会的化约主义错误,它忽视了中间的那一层,那就是社会网络。

    C.“结构洞”观

    美第奇家族在社会网络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叫作“结构洞”。结构洞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讲的是有两群人,彼此互不往来,那么,在这两群人之间就出现了一个空缺,叫作“结构洞”,谁占据了结构洞的位置,谁就能享受到一个特殊的红利。

    D.美第奇家族天然地横跨了两个社会网络。一边,是贵族。美第奇家族出身贵族,它通过跟贵族联姻,拉拢贵族的支持。另外一边,是新兴资产阶级,也就是暴发户。美第奇家族擅长做生意,很愿意结交这些暴发户,也能跟他们打成一片。

    E.美第奇家族就有这个本事,把两个圈子连接起来,让贵族的权力为暴发户所用,让暴发户的财富为贵族服务,两群人都离不开他。

    F.更重要的是,它还做了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事,那就是赞助了文艺复兴;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权力。

    5、“权力”观

    1)权力最初级的形态

    以往,我们讨论“权力”,讲的都是个体对资源的占有,尤其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但实际上,在社会学家看来,你占有资源,别人依赖你,听你的。

    2)权力更高级的形态,是合法性权力,也就是你的职位给你带来的权力,你通过选举或者上级任命而获得的权力。

    3)权力最高级的形态,是议程设置,也就是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想法。比如“什么资源是重要的”“人们如何看待这些资源”的观念。影响这些观念,其实也是一种权力。

    4)举例

    老板的话,你得服从,因为你指望他给你发工资,这是基于依赖的权力。部门领导的话,你也得服从,因为领导是公司任命的,这是基于合法性的权力。但是,权力还有刚才讲的第三种类型,就是议程设置,换句话说,就是改变大家对一件事情的理解,从而改变历史的走向。

    6、文化决定论

    1)经济学家爱犯的错误,是用个人来解释社会。而社会学家爱犯的错误,是用社会来解释个人,认为个人的一切都是由社会所决定的。这也是一种化约主义的错误,它有一个名字,叫作“文化决定论”。

    2)文化决定论有各种各样的版本。

    比如,我们中国人爱谈论的“国民性”,就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因为我们的民族有着什么样的性格,所以,我们每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

    3)所谓的“文化决定论”,背后其实隐隐地包含了“历史终结论”的影子。认为有的地方的制度和文化更加先进,更加适合工业化、现代化;有的地方的制度和文化就是落后,你的工业化、现代化怎么也搞不起来。

    4)格兰诺维特认为: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制度和文化,与其说是个体行动的脚本,不如说是一个可供选择的菜单。

    (六)总结:三次交锋。

    第一个交锋,经济活动中的人是什么样的?格兰诺维特的答案是,不仅是理性人,更是嵌入在社会关系之中的人。

    第二个交锋,经济活动是怎么展开的?格兰诺维特的答案是,经济活动不是孤立发生的,而是在社会网络中展开的,信任和权力这两种社会关系尤为重要。

    第三个交锋,社会是怎么演进的?格兰诺维特的答案是,社会的演进,是个人、网络和社会三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为个人行动提供了一个背景,个人通过社会网络影响和改变社会。

    这三个句式,都说得不那么干脆。既不简洁,也不漂亮。但是,它符合真实世界。真实世界是复杂的。只有复杂才能解释复杂

    (七)个人感悟

    1、人是复杂性动物,妄图简单化看待人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想法是不对的。

    2、人是社会人,不是孤立化的存在,要考虑到人背后的社会关系等网络。

    3、看待任何问题或事物,不可孤立、片面化,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已经生活的环境是不断动态发展变化的。

    4、对待任何事物或者观点,要保持怀疑与批判精神,而不是不动思考的信任一切。


    三、笔记:《能力陷阱》

    1、下午翻开《能力陷阱》这本书,其实我本来是对这本书没有抱有太大收获的希望的,阅读动力源自于“樊登读书会”和“吴晓波频道”的加持。

    樊登推荐的书还是有一些特点的:内容较新、较为前沿,整个的纸质设计偏向于内容为主,不追求花哨设计类书。

    2、第一章最大的收获:要想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就要先像成功的领导者一样去行动!

    摘自《能力陷阱》

    3、本书最大的创新,颠覆我们传统的过去的“由内而外”的模式,转向“由外而内”的领导模式的改变。

    笔记 | 所谓信任,就把自己置身到任由他人伤害的境地

    4、“中心”领导者VS“桥梁”领导者

    “连接”的作用

    这一段内容让我想起刘润提到的一个小故事:通过他的撮合,两个素昧平生的优秀者相遇并产生思想的火花,由此得出自己“做一个人与人之间高效的连接者”的感慨。

    自己成为别人交往中的某个“节点”,而且,这个“节点”越多,自己的价值也就越大。

    5、如何成为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

    远见的形成需要发展明确的目标:有远见的策略包括用追求来引导一系列选择,关于如何最大化利用时间和资源去达到你真正想要的目标。

    6、领导公司成功转变公式:想法+过程+你本人=领导公司成功转变

    让大家同意,就需要把你想说的东西与他们的认知建立联系。在对方的大脑中构建自己的影响力。

    过程非常重要并不代表结果就不重要,因为很多改变都有一个长期努力过程,取得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

    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的!

    7、关于领导魅力,很难给出内涵定义;但是,有魅力的领导者都有以下三个共同点:

    1)人生阅历丰富,从而产生了坚定的信念

    2)能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

    3)他们的想法、实际所做的事以及他们自己之间有很强的一致性。

    8、把工作当做平台:进化&精进

    做一些自己不敢去做的好事

    1)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一些陌生领域做一些陌生的事情,逐渐提升和扩大自己的能力圈,这才是真正的进化思维。

    2)我想起《权力:为何少数人拥有》这本书里面的一个观点:要想扩大自己的权力/影响力,就是要“多管闲事”,去做一些自己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

    回避权力,是懦弱的表现

    3)这个“权力”领域的观点,应用在个人职场也是成立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老板思维”去工作。

    9、第二章小结

    持续改变,才是真的改变 放飞自我,面向世界

    10、领导者们利用人际关系网络工具的方法

    1)感知发展趋势并寻找机会;

    2)与各领域的领袖和人才建立联系;

    3)跨领域合作以创造更多价值;

    4)避免群体思维;

    5)提出突破性想法;

    6)获得工作机会。

    11、人际关系网络的三种类型

    不要排斥人际关系建设,而是勇于打破人际关系的认知误区。

    关于“人际关系圈”的误区

    12、寻找你的人际“结构洞”

    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需要保持适度的广泛性,同时在不断的动态连接与联系中产生火花与灵感。

    13、人际关系网络常见问题

    1)人际关系网络广泛性不够:因为自己毕业以后一直在一个单位工作,结交的关系总是在自己行业为核心建立。

    2)联系不够紧密,当然也存在作者说的滞后问题:既有的关系都未能有效处理好,何以发展出面向未来的人际关系?

    3)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久了,表面上的是自己在该领域的核心能力会越来越强;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就像《创新者的窘境》里提到的道理一样,杀死大公司的是它们完美的管理体系和制度。

    人,也是一样;树挪死,人挪活。

    14、第三章小结

    认可与被认可 信息来自意外

    15、“变”与“不变”

    1)坚持真实者&随机应变者

    A.在转变过程中尝试做真实的自己,更多地去做那些自己所熟悉并让自己觉得舒服的事,我将他们称为坚持真实者;

    B.而另一组人则尝试做一些不同的事,就像我尝试改变我的教学方法一样,我将他们称为随机应变者或“变色龙”。

    2)随机应变者:以不变应万变

    A.他们有一个核心的自我价值观和目标,不会担心转变自己会对自己的信仰造成影响。

    B.他们灵活的处事方式让别人觉得他们像领导者,并在事业发展初期带来进步。

    C.他们还能从自己的情绪反应中学到很多东西。

    3)坚持自我者:被动应变

    A.他们需要根据环境变换自己,使得他们远离了自己最自然的风格。

    B.因为遵循旧有的方式和风格而停滞不前。

    C.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基于过去来定义真实性,因此他们认为改变就失去了真实性。

    16、不同的真实性定义如何阻碍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忠于自己,自己是谁?

    1)真实性最经典的定义是“忠实于自己”,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A.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和很多个“自己”,应该忠实于哪一个?

    B.现在的你是谁,以及你想要成为谁之间的分歧。

    2)真实性另一个定义是“真诚”,也即你所说、所做和所想之间的一致性。

    3)第三个定义:忠实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但是问题是转变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摒弃过去的自己,而后才会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4)第四个问题: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我们的身份;作为社会人,我们的身份不仅取决于自我认知,还取决于别人如何看待我们,取决于他们会把我们归入哪一类。

    17、好的“小偷”VS坏的“小偷”

    模仿,没什么丢人的!

    1)没有什么是原创的。

    成熟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都已经发生过并有过答案;那些我们还没遇到过的问题,还没有发生。

    2)你只可能做得与你身边的事/人一样好。

    不要有超越所有人的奢望,而是勇敢的自我追求与进步,比自己进步是最大的进步。

    3)不要等到你完全认识了自己才开始做事

    认准好的事情,需要的是勇气和积极付诸行动,机会总是在犹豫徘徊中失去的。

    4)模仿你的榜样。

    18、李小龙:“像水一样”

    释放自我,发现自我

    19、第四章小结

    坚持真实,未必真实 自我评价与肯定

    20、怎样才能成长一名优秀的领导者:跳出“舒适区”,迈向“学习区”。

    领导力是过程而非结果

    1)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

    2)学会与时间和谐相处,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时间,所以,耐心很重要。

    3)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类似于成为一个优秀厨师的过程:需要一些意外和发挥,以一些预想不到的方式改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创新,让你与众不同

    21、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

    曲折中前进

    22、成长轨迹是一条充满曲折的波浪线。

    偶有倒退,才是人生

    1)这条线对自己认知最大的改变:进步或成长,是一个充满曲折的过程,甚至,有时候会出现暂时性的倒退。但是,不必担心,这是正常的往复。

    2)所以,不断对自己说:时间我需要时间,时间也需要考验我。正是在这样与时间和谐相处中,更好的发现自己和成就自己。

    23、“走”或“留”,这是个问题

    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24、探索并实施改变的四种状态

    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或世界里 发现新的自我

    25、第五章小结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人生有很多可能

    26、本书总结: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的唯一办法是要先表现(行动)的像一个领导者。行动,立即行动!Now!

    让自己配得上 直面本质 行动,就是现在!
    四、请克制下自己的虚荣心

    警钟:“高配思维”暴露了你贫困的根源

    1、其实,武老师的这个“高配思维”概念本身,就给一些人盖上一个遮羞布。

    不就是“入不敷出”的高消费?

    2、欺骗自己,很容易;但是,又很难;

    因为,身体不会撒谎。

    3、曾经,我也在过去、当下乃至未来在虚荣心驱使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在当时一刹那的快感,换来的可能是自己的内疚、后悔。

    4、怎样克服自己的虚荣心,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对自己非常有挑战性。不过,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

    首先,在于炫耀:越是没有的,越是想炫耀;其次,莫过于内心自卑心理在作怪,不过,自卑并不总是坏的。

    所以,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没什么难为情,更没什么搬不上台面。

    不然,我觉得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婚礼都没有举办的必要了!

    5、需要我思考和解决的,是一个度的问题。

    把自己的虚荣心控制在合理的“度”的范围,不过分表现自己,又不惹得别人的反感,毕竟,我们都是“社会人”:生在这个世界,就要不断与各色人等发生关系,哈哈哈……

    其次,试着将这份虚荣心的动力和动机,诱导到对自己未来发展更有利的方向上,而不是让它跑偏。

    这样,反而成为一种好事。

    6、人生,不就是这样更好的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展现自己和成就自己的过程吗?

    学会与自己妥协,和谐相处!

    别放过自己,也别委屈自己!


    五、


    六、


    七、


    八、


    小编,莫挡我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 | 所谓信任,就把自己置身到任由他人伤害的境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pa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