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大明正德年制的素三彩瓷器,别具一格堪比拱璧

大明正德年制的素三彩瓷器,别具一格堪比拱璧

作者: 1114bc65ce48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19:18 被阅读0次

明代明皇出警入跸图(台北故宫收藏文物)

文物鉴定与瓷器收藏密不可分。有些历史上的瓷器品种,品味独特,传世量极少,比如今天这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正德素三彩莲纹高足杯。

正德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朝代。后世对于正德皇帝的民间传说特别多,正德下江南和李凤姐的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屏。功过是非,后世不好评说,因为著史者都是后世的朝代。

北京故宫收藏文物正德素三彩缠枝莲高足碗

我们只说说这件瓷器。素三彩是正德瓷器文物的著名品种,与弘治娇黄,嘉靖回青,成化斗彩等品种并称于世。深得后世好评。素三彩这种瓷器文物,其实最早可能是成化时期或者更早时期发明的品种。景德镇御窑厂发掘出土的成化素三彩鸭型香薰文物,就证明了这一点。

素三彩瓷器其实属于低温颜色釉一类。器物一般都为彩釉底彩绘,直到清代康熙时期才出现白地素三彩瓷器。可以这么说,明代素三彩瓷器就好比西洋油画,而中国的白地五彩瓷器就好比中国国画。西洋油画底子都是上色的,而中国国画,特别是明代以来的文人画,基本上都是白底子的。

素三彩瓷器文物以前学者说最大的特点是颜色中没有红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颜色肃穆,古朴端庄,所以称为素三彩!但民国以来的古董圈里又有“三彩加红,价值连城”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其实都是对的。

素三彩在明代确实没有红色,而在素三彩大放异彩的清康熙帝时期,确实偶然有一轮红日点缀的画法出现。据说康熙时期素三彩之所以得到官窑的大力烧制,是和康熙大帝对孝庄文皇后(太皇太后)死后的追思所致。

此说虽无史料记载,但结合康熙一朝孝庄太后的丰功伟绩,以及祖孙之间的深厚情谊,再加上史料记载孝庄皇太后崇佛礼佛甚笃之事,以及孝庄死后,康熙皇帝常年停棺不葬的历史事实,素三彩瓷器寄托了康熙帝对祖母深厚的情谊和哀思,因而得到官窑大力烧制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正德时期的素三彩文物,在整个明代可谓空前绝后。一个朝代艺术品的兴旺,往往和皇帝的喜好有极大关系。所谓“宫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宫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永乐皇帝尚白,永乐瓷器文物多见甜白器。成化皇帝文弱,成化瓷器文物多为细小的斗彩器。万历皇帝不稀罕这些瓶瓶罐罐,所以万历时期官窑技术大幅度退步,甚至官搭民烧,万历瓷器文物多歪斜不正粗犷有余精致不足。正德时期青花不盛,斗彩不多,反而是各种杂七杂八的新鲜釉彩极为流行,这正符合史书上对正德皇帝的评价。

正德时期的素三彩文物,数量并不多见。故宫藏品存世量也寥寥。很难和明初极盛时期的永乐宣德二朝相比。其黄绿紫彩有光亮和不光亮的两种。这件正德素三彩高足碗,无款识,以绿色为地,以刀为笔,暗刻出纹饰花样,再在纹饰里填黄绿彩。极为罕见的是出现留白露胎和孔雀蓝颜色。

孔雀蓝这种色,和常见的祭青不同,极类似大海的颜色,所以是海洋民族的最爱,最早出现在波斯萨珊器物上,早在唐代之前就传入我国,元代孔雀蓝孔雀绿色非常流行,应该是和蒙古族骑马走天下,沟通南北东西的性格和丝绸之路全线贯通有重大关系的。明初洪武开始这种孔雀蓝就非常罕见了,则和洪武海禁闭关自守的大思路有关。

正德素三彩瓷器文物,风格独特,但由于仅仅流行在正德一朝,当时也没烧制多少件。嘉靖皇帝即位后,大力消除正德帝的影响,以弘扬自己即位的正统性,所以正德皇帝发明创造的那些玩意,都基本上没有被继承和发扬下来。正德素三彩瓷器文物就如昙花一现,很快被嘉靖回青和五彩取代。终明一朝,后来也没有继续光大。

正德素三彩瓷器上那种干涩无光的状态,在明代瓷器讲究瓷釉的大背景下显得分外独特。由于藏品稀少,没有太多研究人员对正德素三彩进行深入研究,正德一朝的瓷器面貌,目前还处在扑朔迷离之间,有待后世有缘者发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明正德年制的素三彩瓷器,别具一格堪比拱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q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