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刚注册简书用户的时候,发现了简书有日更挑战,记得当时浅浅挑战了一下,成功挑战失败。
后来在简书发布了几篇文章后就没有继续在简书写文章了,之后的一些脑洞或者说灵感,都被我零碎地记录在了手机便签上。
再后来,遇到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我就在想,可不可以把它们连载成一本小说呢?我开始了这个尝试,重新回到了简书。
然后我就开始了日更挑战?不,不是的,我的经历被自己逐字纪录成了三千字,那三千字不知道是哪个词违规,我的文章被锁了,那股分享欲就像被泼了凉水的小火苗,没了。
如果总是遇见令自己失望的事,那苦中作乐也不失为一种智慧。
比如,那篇文章没有成功发布出来,后面遇到的事情我便无心再记录,我仍记得那些事对我造成的伤害,可我不记得具体发生了什么,只是再遇到那些人时,我会远离、会不愿意和她们相处、会清楚地明白我和她们不是一类人。
如果你忘记了自己所遭受的伤害,那就只是一根刺,而不是一道没办法愈合的伤疤,至少我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好,说完不开心的事继续来讲日更,什么契机让我再次尝试日更?这个我还真是忘记了,也许是在某个枯燥的午后,我重新点开了简书,发现许多年前原来自己还写过几篇文章,原来自己曾经有个梦想是成为作家,于是我把最初的文章大改了一下,重新发布在了简书。
可是这时候的我已经忘记了简书是有日更挑战了,我忘记了日更挑战需要自己点击参与,而不是你一直坚持日更,系统就会自动帮你填好参赛资格并将你的日更天数记录在册一样。
当我发现日更需要自己参与时,顿时觉得自己之前更的文章都白更了,不过没关系,还好那时更的文章还不多,但我又实在想不出新的连载,于是我翻出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
我把那个梦润色了几分,想要当作一个灵异小故事发布出来,可是成功发布后,灵感却突然到来了,由那个梦引出的剧情让我觉得很精彩,我的日更挑战也由此正式开始。
不过我的阅历和笔力都还太浅,我没办法完成地把一个长篇故事呈现出来,我的两本新作又和最初在简书更新的小说一样,断更了。
但这一次,我不想就这样轻易放弃,我觉得我总要坚持写,我才能写出好文章吧,我在简书的第三本新作由此诞生。
等到第三本新书我也写不出东西的时候,我开始有点焦虑了,我还能写点什么呢?这时正好看到朋友给我发的信息,我眼睛一亮,对啊,我还可以更新我认为有意思的日常啊!
可是我不是总有有趣的日常,连日常也没得写的时候,我拿过以前写的诗来凑日更,连旧诗也用尽的时候,我开始更一些游戏内容了。
我更过游戏里的书,更过游戏里的人物志,更过游戏的剧情,更过游戏的服饰文案,诚然那都是我觉得美的东西,诚然我真的很喜欢那些文字,可心里还是觉得自己太堕落了,当我以为这是我堕落的极限时,我再次刷新了自己对自己的认知。
如果连游戏也没有令我满意的内容了呢?我更过自己苦恼的事,更过自己阴暗的想法,在日更挑战成功弹出提醒那一刻,我又会马上把那些文章隐藏,因为我知道那是见不得光的东西,或者说,是我自己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东西。
那我是什么时候为了更文而更文的呢?是在拿到日更50日徽章的时候,那时就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为更而更”的种子。
我犹记得自己刚拿到徽章那一刻的喜悦心情,“哇,我也可以拿到徽章诶原来,我居然也拿到徽章了!我居然都坚持写作50天了!好耶!我好棒!”
那一刻的喜悦是真的,但是在喜悦之外的,是一种责任感、一种束缚感,在之后写不出文的日子里,我渐渐迷失了自己,好像怎么样,这个徽章都不能消失掉,这个日更都不能断掉,不然就对不起以前努力码字的自己。
直到现在我才意识到,我早就陷入了沉没成本的陷阱里,那是我给自己做的陷阱。
我忘记了自己开始日更的初心,我是为了成为一个好作者的啊,那我不坚持写作,而是坚持“水日更”,这不就和我刚开始挑战日更的目的相悖了吗?
我参加日更挑战,是为了督促自己坚持写作的呀。
直到现在我也说不清楚日更教会了我什么,“日更”这个词语,本身就带有一份沉甸甸的重量,它意味着你的坚持,意味着你自愿让自己背负的责任,而“挑战”,是为了突破自己。
为了督促自己写出作品,所以日更,为了让自己能写出好作品,所以挑战日更。
简书的日更界面,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里程碑,它将我每天的努力都变成了刻度尺上的一个刻度,只要我点开界面,我就能看到自己走到了哪里。
起初我把标题定为“日更教会了我什么”,后又觉得不妥,更改为现在的标题,因为日更从来没有“教会”我什么,它只是一直在“陪伴”我成长,它是里程碑,是墙上测量身高时一点点向上移的划痕,但仅此一点,已尤为重要,已弥足珍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