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普测,是学校一年开展两次的常规性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量表,对全校学生当下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目的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同学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心理健康很重要
相信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报道或者其他途径的宣传,对于心理健康的问题,相信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一定都会重视。这一点毋庸置疑。简单点说,都知道如果身体上不舒服,我们都会比较重视,以防小病延误成大病。心理上也是同样如此,轻时不重视,拖延成重症一样会产生严重影响。只不过相比较于身体,心理问题存在两个方面的差别,一个是不容易发现,因为喜怒哀乐每天都会发生,很难判断;另一个是传统思维影响,不愿意承认和接受专业治疗。
所以,在学生们接受心理测试的同时,我也有些话想和家长朋友们分享。受水平有限,专业知识欠缺,我不敢讲太多理论上的东西,我只是讲一些真实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案例,以供参考。(为保护学生隐私,在此隐去个人情况和部分内容。)
【案例一:妈妈,如果你当初尊重我】
学生W,男,性格稍显内向,大一大二成绩还好,虽有挂科但补考基本能通过,但是到了大三上学期,所有课程全部挂科,具体表现精神不集中,能不出寝室就不出寝室,不能和同学沟通,不接父母电话,假期不想回家。后来,虽然回了家,但妈妈和孩子大吵一架,认为他不努力,告诉孩子你再不好好学习就滚吧,结果造成孩子真的离家出走。开学后补考所有课程旷考。
对于这个情况,我们曾在学生大一时就和家长交流过一些情况,家长认为是学生性格问题,未予以重视,那我们就一直重点关注着这个学生,也采取一些帮助措施;大二时我们建议家长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但是家长没有听取建议,还多次指责学生并且用一些过激的语言不断刺激,严重时,学生反馈曾有过轻生想法。后来在学校心理中心建议下,家长终于带学生接受专业咨询和治疗,确诊为中度抑郁症。具体原因有成长过程中的,也有一些诱导原因等在此不赘述,只其中一条孩子反复说的,高考选择专业的时候父母强制拿主意,他们一直都不尊重我,他们说什么是什么。
这次开学时,孩子经过在某专业医院的治疗后恢复回校上学,相比较于之前不能和人沟通的状态,这次主动给我打电话,有空就来办公室找我聊天,即使有困难也主动打电话寻求帮助。从宅男变成阳光开朗大男孩,孩子自己说,现在真的很轻松。
家长说:如果早一点听取建议,孩子也不会遭这么多罪了。(备注:精神卫生法规定非直系亲属没有权利带学生去接受心理治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在做家长的工作,而我们不能直接带学生接受治疗)
无论怎样,孩子好转我们都很开心。其实,心理疾病就和身体疾病一样,如果让孩子带病坚持学习,是会适得其反的。
【案例二:她们都“嫉妒”我——看似宿舍矛盾下隐藏的心理问题】
学生R,女,小姑娘家庭条件很好,人也很漂亮,大一大二时慢慢享受着大学生活,大三时突然找到老师,说寝室同学都欺负她,寝室有矛盾。后期经过了解谈话,其她三名同学说没有具体矛盾,只是刚开始R一直和他们在一起,后来不理他们,早上上课的时候她装睡,晚上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上自习。R自己表述,寝室同学说她“白、太漂亮、家庭条件好”等,她觉得这些都是其他同学的嫉妒,她们故意排挤她等,越来越无法沟通,以至于自己表达都无法到教室上课,感觉所有人都盯着她等等。
后来,经过与家长沟通,经过心理专业诊断为轻度妄想症和轻度焦虑。经过半年的用药治疗等,现在已经恢复上课,和同学交往较为良好,目前也正在积极找工作阶段。
根据孩子表述,导致后期焦虑的原因是因为有一段时间,父母要求她未来要考研,但是她自己想工作,一时无法有效沟通,情绪积累无法有效缓解。
这两个孩子可以说有些波折,但目前看基本可以正常生活和学习。但也正是通过这两个孩子,给予我们工作也带来一些思考,不一定是正确的,在此和各位家长和交流。
第一,“上大学再也不管你了”应该正确理解。这个“不管了”我们理解,应该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独立学习,尝试自己做决定拿主意;但是并不代表着“什么都不管”,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家庭和父母都是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最了解他们,最富有责任的人,也是孩子们在迷茫无助时最需要的人。我学生X某曾更我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你知道吗?高中以前我们家都是以我为中心,上大学之后我妈成天旅游晒朋友圈,我都有种他不要我的感觉”,有过类似感觉的不止他一人,这也许可能部分反映这一代孩子的心理。家长,请放手,但要慢慢的放,也给孩子们一些适应的时间。
第二,“管”的一些办法建议。结合这些案例和日常的谈话,我总结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注意。1尊重是前提。把孩子当成成年人,尊重他的面子,想法,他们对自己的决定,当然尊重也不是听之任之,必要时给予帮助和建议;2无论男孩儿女孩儿都需要倾诉,家长朋友们要学会倾听,当孩子说自己不开心时,尽量不要说忙、没空,你个男子汉这点事儿还扛不住吗?3家长,特别是有弟弟妹妹的,有时晒幸福晒朋友圈,也要关注在外求学孩子的感受,即使感觉他都大了,但通过学生反馈,他也会感到嫉妒或者“被抛弃”的感觉,尤其是在低年级的时候。4当然,不溺爱。尊重学校和老师的管理。这一点不是为了方便我们的工作,因为有真实的案例发生,学生S某,大一时不爱出早操,父母就打电话控诉学校,不想去上课,妈妈也不问原因直接打电话替孩子请假找借口,结果大二、大三一直欠了20多个学分的课程;学生H某,放假提前走,开学晚回校,妈妈直接打电话理直气壮的请假,孩子稍有懒惰母亲帮着一块找借口,结果后来造成学生课不去上、实验不去做,后来妈妈发现真相后干脆父母电话不接,假期有家不回等等。
第三,常和老师沟通。我们特别能理解,距离带来的惦记和思念。有些时候孩子说不舒服等等家长也无法判断,所以更需要我们常沟通,希望家长们相信我们既关心孩子的身体,也关注孩子的成长。在互信的前提下,多沟通多交流,真实的把握情况,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民族团结课上朱军老师说过,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几年我们希望孩子们安全健康,心灵美丽,道德高尚,在毕业时能够成长为一个适应社会,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健康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复杂的,孩子自身的努力之外,一定是需要他的整个社会支持系统的共同努力!
张晶晶、吾特库尔
2016.10.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