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享受指的是:
好吃的,好玩儿的,好用的,通常指物质和身体上的舒适。
有些人说我很爱孩子,所以我把我最好的都给他,更夸张的是:那怕父母紧着点儿,都要先给孩子。
是的,我们都爱孩子。
可是,如果这种爱的方式,让孩子觉得她生下来就是来享受的,那么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前几年出现的,某企业员工(富士康)几连跳自杀事件,现在看看这家企业的管理模式:整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型的社区,吃住工作都在一起。
员工们除了吃饭就是工作,还是工作,而且还锁在大门里面。
在市里边儿的多数员工,面对的是每天机械化的工作,很是枯燥乏味。
因此,对那些大学生们来说,从一个很自由自在的大学生,到一个近似于军事化管理的企业中,他们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但由于这家企业的工资又很高,又不舍得离开。
因此,员工多数处在不喜欢工作,又不得不做的纠结状态。遇到心理素质不高的,就会觉得人生太没有意义了,甚至抑郁症发生。自杀就是一个很好的去处。
为什么他们的心理素质不高?
因为他们不适应这种枯燥的工作。
为什么适应不了?
因为小时候给他的条件太优越,以至于长大了,稍微条件不合适,就承受不住。
比如说,小时候给他吃的都是大鱼大肉,那么工作餐,他又怎么能吃得下?
又比如: 小时候给睡的是装修豪华,奢侈的房间,他又怎么能住的惯简陋的员工宿舍?
小时候给他太丰富的物质享受,会让孩子未来的选择很少,即:自由度很低。
试想,一个小时只吃简单,五谷杂粮的孩子,长大后,他既可以吃粗茶淡饭,也可以吃其他的,谁的生存能力更强?
道德经上说: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
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小时候,给他过于丰富的物质享受,真的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物质享受,不用教,人天生就会。
而面对枯燥的能力,面对困难的勇气,等,则需要磨炼。
但过于丰富的物质享受,却不利于这些能力的培养。
那要怎么办呢?
道德经上说:去彼取此! 找根源。
物质只是为了满足我们的身体需要。只要那些能满足身体需要的物质,多余的可以去掉。
因此,当你下次再给孩子买各种好吃的零食是,问自己:
这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
还是我认为他需要?
连续日更90天计划,第90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