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两个朋友说过我是一个倔强的人,我并没有特别在意,在我看来,倔强是一个中中性词,或者非要给她评判的话,我觉得她只能是稍微偏一点点贬义。可在我看到我妈妈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老祖宗创建了很多相近的词汇,可你细品,它们真的不一样。就好比,倔强,坚持,与固执,而他们对我所说的倔强,就是美化版的固执,本质上我是一个固执的人,即遇到问题不会转弯,即便是墙,也要撞个头破血流。
犹记得很多年以前我爸跟我说,我当初想买房,可你妈不同意,她一哭二闹三上吊,我没有办法。当时的我说你没有必要非得听她的,她不同意,你也可以买。可当我碰见我爸一样的情景时,我终于理解了我爸当初的选择,不再去责备他。人总是习惯性的呆在自己的安全区内,所以,在我们能碰到未曾经历的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永远是恐惧,就像那句话,恐惧源于未知。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当你选择一件事情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选择了硬币的ab面,承担它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机遇。我们每个人都惧怕风险带来的损失,虽然它不一定能发生,我们还是惧怕它。所以我们需要先明确你内心的想法,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哪些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所无法接受的。这件事的机遇是什么,挑战是什么,如果遇到挑战那糟糕的结果是什么,这种风险性有多大,如果选择机遇,有哪些好处,以上这些是否最符合你内心的想法。想明白这些,内心可能会清楚一些。
跑题了,为什么说妈妈固执,因为在我长大以后再去看她处理问题的一些方式的时候我发现我的妈妈容易钻到这件事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里不能自拔,以至于忽略了这件事所带来的任何好处,这点很恐怖,它会让你看不到事情的全貌,而只钻到黑胡同里,这种负面影响会消耗你,吞噬你。
就像是买房一样,面临的挑战是房地产商跑路,机遇是可能会升值,而当风险的发生的概率已经很小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干这件事情了,当然这需要你去做很多工作以及背景调查去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了。
固执的选择保守的意见,本质上还是不够自信来承担风险所带来的后果,而选择全盘听他人的意见而忽视掉自己内心的想法,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都在躲避风险,逃避责任。
思考:
1.当别人对你的结论提出质疑的时候,思考一下你的做法和别人提出的做法,优劣式分别是什么,如果对方显然优势更多,不要犹豫,果断转弯。
2.当遇到一个问题自己不知道如何处理时,列出风险与机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明确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风险无法承受不符合内心最想要的,果断放弃。风险发生性小且风险可承受,选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