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发散思维
一、为什么你过去遇到的导图可能是假的?
1、官方思维导图定义:是一种发散结构的可视化思考工具。
思维导图的发明人是英国人托尼·博赞教授,被业界誉为“世界大脑先生”。
2、思维导图两种绘制方式:一种是手绘,一种是软件绘制。建议从学习手绘思维导图着手。
3、思维导图应该具备两个非常重要的视觉特点:
1)图文并茂,有文字和图像;
2)发散结构,整体颜色丰富。
如果你看到的思维导图不具备这两个视觉特点,那么你遇到的真的可能是一幅假的思维导图,也就是不专业的思维导图。
4、思维导图作用: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地做好思路的归纳和整理。思维导图模拟的就是大脑神经元的学习模式。
二、思维导图学习者经常踩的三个雷区:
1、把思维导图当成绘画课。
2、把所有的图文笔记都当成思维导图。
3、为了画思维导图而画。
画思维导图是为了解决问题,好看的思维导图不等于好的思维导图,遵循规则并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才是好的思维导图。
三、激活脑内蝴蝶效应——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由一个中心主题向多个角度思考的过程。能够迅速激活多种信息之间的关联性,让大脑建立记忆回路,是一种不纠结对与错的思维方式。它可以以点带面,激活大脑内的“蝴蝶效应”,让你的思维一发不可收拾。
(一)发散思维的两种分类:
1、自由发散
是一种自由的联想和想象。思考的角度都是随机、零散相对独立的,角度非常丰富。可以提高我们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突破口。
2、定向发散。
思考的内容都同属于某个范围或类别。可以提高我们思考问题的针对性,让我们解决问题更加聚焦。
(二)发散思维的两种策略:
1、内部分解
内部分解可以让我们聚焦思考的问题,看清问题的本质。
2、外部联结。
外部联结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开阔,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提高发散思维实用性的小工具——九宫格。
1、把中心主题写在最中央的方格里。
2、开动大脑发散思维,将所有能想到的角度或答案按照顺时针填写在外围空缺的8个方格里。
3、根据实际需要,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和选择。这能提高整体的实用性、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4、根据内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罗列在思维导图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富有针对性的发散思维模型。
四、如何用思维导图多层级发散思维?
1、把大脑中环环相扣的发散思维过程用思维导图画出来,提高思考问题的深度。
2、其他分支也是同样的方式,多层级发散思维,然后用思维导图一步一步画出来。
这样可以看到自己整个思考的全部,并很容易向别人传达。大脑就建构了像神经元一样的学习与思考模式。
本节课手绘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