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对傻瓜的容忍力变高,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闭嘴,只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逼论长短。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闭嘴小外甥寒寒,上小学一年级那会,有一回脸上被同学抓出五道血痕,回家见到妈妈,眼泪就像喷泉一样,止不住往外流,哭得天昏地暗。
他在学校被同学欺负了。被欺负的原因,说来令人好笑。
他带了一本《黑猫警长》的连环画去学校。同桌见了封面标题,大声念了出来:“哇!黑猫警长(cháng)!”把警长的长,念成了长短的长。
寒寒纠正说:“这个字念zhǎng。”
同桌不信,一脸不屑:“课本上都说这个字念cháng。”一年级,只学了长短的长一种读法,他不知道多音字,也属正常。
寒寒呢,急着给他摆事实、讲道理,查字典拿证据给他看,但同桌就是不听不信,车轱辘话来回说:“就是念cháng!就是念cháng!”
寒寒忍受不了,骂了一句:“太蠢了!”同桌听完,暴跳如雷,挥出满是黑泥的指甲,在寒寒脸上留下了五道血痕。
寒寒妈了解完事情前因后果,对他说:“你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为什么骂同学傻呢?”寒寒撅起小嘴,反驳说:“我没错!他本来就傻嘛!”
寒寒妈说:“你和一个傻瓜认真讲道理,你是不是比他还傻呢?”
寒寒只是个小孩子,他不成熟、爱较真,这还情有可原;如果一个成年人,还像寒寒这样爱较真,喜欢把精力浪费在和傻瓜进行无聊的争执上,就显得荒谬可笑了。
爱和傻瓜争执,还非要争出个输赢高下,这样的心态,就非常不成熟。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闭嘴
不要和那些绝对自我为中心的傻瓜讲道理
有些人常常自居高人一等的位置,把那些和我们抱有不同意见的人,一律瞧不上,内心的轻蔑之情,溢于言表。
但实际上,别人只是思考方式、价值观、审美观,与你不同。
同事阿巍,喜欢看王小波和冯唐的书,最喜欢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而另一位同事松松,最喜欢的当代作家,是刘震云,对于刘震云小说中展现的思想深度,一直也是赞不绝口。
有一天开会的时候,阿巍宣称:“王小波是中国当代最好的作家,冯唐排第二,其他人嘛,都入不了我的法眼。”
松松眉头一皱,马上提出异议:“我觉得刘震云也还不错。”
阿巍语带讥讽:“刘震云水平真不咋地,喜欢刘震云的,这品位也太差了。”结果两个人为这事大吵起来。
争完还不算,一个觉得对方品位差,一个觉得对方太自我中心、太强势,互相看不顺眼,有半个月时间不搭理对方,把关系搞得很僵。
俗话说:“武无第二,文无第一。”文学艺术这事,本来也没有啥统一标准。谁写得更好,哪位作家更伟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讲不清道理。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不要否定那些和你价值观不同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经验不同,三观、审美当然也会不同,强行把自己的观念,视为宇宙普适的真理,把不认同的人都当成傻逼,甚至和别人争个天翻地覆,不仅争不出个输赢,反而徒增烦恼、伤了和气。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闭嘴
不要和推卸责任、太好面子的傻瓜讲道理
和傻瓜讲道理,傻瓜和你胡搅蛮缠、咬死不认账,其中一种原因,无非是他好面子、想推卸责任。
一位知乎网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开车外出,路遇一辆拉黑活的电动三轮车。三轮车起先是停在路边揽客,等客人上车后,直接打转向灯,整个横在了马路中间。
这位网友的车,离电动三轮只有5米,他赶紧刹车,还吓出一身冷汗。要不是这车速慢,恐怕早就撞上三轮车了,要酿成一桩惨案。
开三轮车的,是一位老大爷。网友上前好心提醒:“大爷,您看一下后面再掉头啊,不然要是后面的车来不及刹车,出了事儿算谁的?”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闭嘴
老大爷一脸不服:“我打了转向灯啊!”
那位网友还是轻声细语地讲道理:“您这样不看后面,直接掉头太危险了。”
老大爷满脸敌意,扯开嗓门大喊:“我打转向灯了,你看不见吗?”
网友一脸无奈:“但是万一刹车来不及,就出事儿了!”
老大爷一副要干仗的架势,嗓门更大了:“我都打转向灯了,你没长眼睛吗?”
……
老大爷不想好好讲道理,不过是怕讲了道理,可能要理亏,一理亏就要在大街上向对方赔礼道歉,觉得丢了面子,恐怕还要承担责任。所以一味胡搅蛮缠;这位上前讲道理的网友,当然只能碰一鼻子灰。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试图和一个傻瓜讲道理,因为他会把你拉到一个水平线,然后用他丰富的经验来打败你。”
对于老大爷那种人,真没必要和他争执、讲道理,下一次没刹住的汽车,会教他怎么做人,哦,不对,是教他做鬼。
不要和见识太少、还自以为是的傻瓜讲道理
台湾大学的曾仕强教授,讲过一个关于“三季人”的故事。
春秋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卫生。这个时候,有人来到门口,问子贡:“您是孔夫子的学生吗?”
子贡说:“你想向夫子请教什么问题呢?”
来人说:“我想请教关于时间的问题。”
子贡笑了,拍拍胸脯说:“这问题我也会啊。”
“那么我问你,一年到底有几个季节?”
“当然是四季啊。”
来人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两人争执不下,争到中午都没有争论出结果,越争还火气越大。刚好孔子在内院听到了争吵声,走了出来。子贡讲明情况,想让孔子做评判。
孔子仔细打量了一下来人,回答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来人听了,心满意足,大笑而去。
子贡一脸迷惑,问老师:“这与您平常教的不一样啊,您为什么非要说只有三季?”
孔子说:“刚才那人,一身绿衣,是田间的蚱蜢幻化成的人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你虽然上了个小当,但却学到了莫大一个乖。”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人和狗之间的都大。很多人见识水平低,还不虚心学习,摆出一副老子说得一定没错的姿态来,这样的人,没必要和他瞎争论。
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口才,还坏了心情,得不偿失。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闭嘴
成熟的人,只与同好论长短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有一句名言:“只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逼论短长。”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睿智的体现。
最关键的是,和傻逼论短长,争来争去,除了惹了一身骚气,毫无意义;和同好争高下,才能共同促进成长、共同进步。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早年在美国师从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冯·卡门。两个人都是天分很高的人物,性格也都很要强,常常为了学术上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有一次,钱学森将一篇论文,拿给导师冯·卡门看。冯·卡门仔细看完,非常不同意钱学森在论文中的结论。
钱学森一听导师这么说,坚决不肯不服输,立刻就和他争了起来,越争火药味越浓。最后气得导师把论文往地上一扔,然后摔门而去。
到了第二天,冯·卡门再次见到钱学森,走上前去,向他深深鞠了一躬,道歉说道:“我昨天一夜未睡,想了想,你是对的。”
一场争论,高下已判,争论出了水平,争论出了风度,也争论出了真理。
曾经听人总结过一个“争论三定律”:
争论第一定律:不要和把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当普世真理的人去争论
哪个女明星更漂亮,哪部电影更好看,哪道菜更好吃,这些问题,无关真理,只关乎个人喜好,你争也争不清楚;如果有人太自我中心,把自己的观点当绝对真理,这样的人,没必要和他争论。
争论第二定律:不要和存心不讲道理的人去争论。
为了面子也好,为了推卸责任也好,这样的傻瓜,他不会跟你讲道理。
争论第三定律:不要和水平太次的人争论。
没见着有科学家吃饱了撑着,和那些一拍脑袋,觉得自己推翻了相对论的“民科”们舌战个三百回合;和水平太次的人争论,只能拉低自己的档次。
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闭嘴
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罗尔斯,以研究“公正”而在学界闻名。
有一回,他在课堂上讲授他的理论,忽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你讲得很好,我都能接受。可是,如果这套理论遇到了希特勒,那该怎么办呢?”
这问题一下子难住了罗尔斯,让他陷入了苦苦的沉思。课堂上顿时也变得鸦雀无声,等待着罗尔斯给出答案。
十分钟后,罗尔斯抬起头来,严肃地给出了一个答案:“我们只有杀了他,才能讨论建设公正的问题。”
可惜现实生活中,对于那些不会好好讲道理的傻瓜,碍于法律和道德,我们不可能真的把他大卸八块。于是乎,提升对傻瓜的容忍度,保持和傻瓜之间的距离,就是一门必修的功夫。
民国大师刘半农,提倡“作揖主义”。
所谓作揖主义,就是管他人家什么观点,哪怕傻瓜到极致,若来拜访,一律打个哈哈:“老先生的话,很对很对。领教了,再会罢。”
刘半农说:“如此东也一个揖,西也一个揖……我仍旧做我的:要办事,还是办我的事;要有主张,还仍旧是我的主张。这不过忙了两只手,比用尽了心思脑力唇焦舌敝的同他们辩驳,不省事得许多么?”
比起和傻瓜争个你死我活,这种成熟的智慧,或许更值得我们效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