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总结
经过前面4章的内容,我相信你已经对HIT软件开发的来龙去脉有了一个全盘通俗的了解。如果你了解这些东西并且能动手去开发一个HIT软件,那就恭喜你已经成为一名合格CURD(增删改查)工程师,在你手上一款款具有中国特色HIT软件就诞生了。那什么CURD的下一个层次?你要知道写出的代码是不是好代码,还是烂代码,还需要学习“设计模式”、“数据结构与算法”并熟练运行它们,帮助别的程序员做code review,指导别人重构代码,保证代码质量。如果你想再攀登一下,就以前是别人造轮子,你来用,现在换你来造轮子,别人用,这就需要架构师的能力。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HIT软件开发实践”的创作历程。其实在写这个专栏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知道信息科大部分的人都不做开发,你写个开发的课程,到底有多少人会看?我在专栏的开头我就写到基层医院沙志文写的一篇“信联体”文章,发现还是有人很愿意去学习,所以我曾试就把我掌握的这些知识写一个专栏,如果没有人看全当自己总结。
我之前设想阅读人群基本上是面向基层的医院HIT兄弟们。因为他们技术比较薄弱、缺乏开发实践经验,底子比较薄,所以文章必须要通俗易懂,尽量不要夹杂着过多的专业术语,使用场景化语言来书写(对话、比喻、高度抽象概括),为了让你更好的看清问题本质,我帮你高度抽象概括问题来理解问题本质,比如,关于集成平台本质用一个复杂的方法去解决比它更加复杂的问题,系统架构的核心是“分层”,“分层”的核心是“模块”。再用上生动形象的比喻(尽量拿大家最熟悉的事),比如,我把集成平台比喻为考驾照。比如写“高性能”那节,写了3遍,第一遍用了太多术语,阅读体验不好。第2遍,场景写稍微好读点。第3遍,把信息科当例子搬进来,阅读体验最好。我知道文章中存在一些小瑕疵,因为都是我自己做的校对,有些文法问题实在没有校对出来,请大家见谅,但是我相信不妨碍大家阅读,理解文中要表达的意思。
有人说你为什么可以做到每天发一篇文章?我是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了写作,早上起来想到一些东西就马上拿出手机在“简书”写下来,带小孩去公园玩耍,又想到一些东西,又马上拿出手机在“简书”记录下来。晚上时候将整理成稿,还有一些画图在电脑上完成并补全进文章,并至少校对一遍再发出来。如果手机安装讯飞输入法,将语音翻自动译成文字,可以提高录入的效率。
有人会问,你把这些“独门秘诀”分享给别人,别人都懂了,那你还有什么优势。实际上我还害怕你学不会,什么人害怕分享,没有持续学习进步的人,需要用知识存量构建竞争优势,那当然害怕自己“独门秘诀”被人学走,而我作为一个持续学习的人,不担心这种问题,我是用增量构建竞争优势!
还有人问,你是想着出名,秀肌力?坦白说我到现在没空想这么高级的问题,我只是想诚心诚意的帮助HIT同行,我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把我知道那点知识用最容易简单易理解方式和盘托出与大家分享,我自己在整理过程中也有收获,当你把整个知识结构串联在一起,就相当于第二次学习。
我是冯火,一名普通的HIT人,愿2020年与大家一起精进!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