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①,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②,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③?
【题解】
本章说明对统治者的历史评价在于人民的口碑,这是一种先进的历史观。齐景公贵为君主,生前有马四千匹,权势豪富煊赫一时,而死后却寂寞非常,民无称戴。伯夷、叔齐生前采薇而食,死后却以其精神流荡人间。可见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其外在的财富,而在于其内在的品德。
【注释】
①千驷:驷,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
千驷,四千匹马。
②首阳:山名。
伯夷、叔齐: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兄弟互让君位而出逃。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居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于饿死。
③其斯之谓与:这一句中的“斯”字是指什么,上文没有交代,因此意思不清。有人以为,《颜渊)篇第十章“诚不以富,亦祗以异”(引自《诗·小雅·我行其野》)当在此句之前。
【译文】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死的时候,人民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值得称颂的。伯夷和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人民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的感想//
按照我现在的认知,如果这句话是紧接着上句讲“隐”,其“伯夷叔齐”“饿死”的隐喻怕是“真隐士”共同的结局。
二八定律,终会有不“道”不“义”,如若你想隐,何愁找不到隐的理由?如若真想隐,你又有哪里可隐呢?
回到这句论语,终是不以财富论英雄。
有食不吃以至于饿死,而这绝不是常人可以做得到的。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