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下了2017的年度目标,排在首位的就是拿到对外汉语证书资格证。虽然昨天刚刚考了面试,成绩未知,但是我自己觉得,这张证书应该能到手。
2017年10月考的笔试,当时买了不少书,可惜的是,一本都没有看。买的试卷,才做完了一份。抱着打酱油的心态上了考场,最后99分险过。90分及格。
不好好看书的原因是,不懂的太多了,看了也看不懂多少。第二个是开学了,上课就很累。总之,借口吧!
在简书上混的多了,多多少少也受了影响。我最大的问题是,时间规划和计划执行得不好,总爱玩手机,看书没长性。没有一本书是能从头看到尾的,所以,我也从来没想过,自己是可以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的。后来,要求自己5点30醒来,看25分钟的书。为什么25分钟?因为一个番茄钟就是25分钟啊!我虽然没长性,对番茄钟这种颇有仪式感的app,还是很有执念的。就这样,靠着番茄钟,我居然看完了一本266页的跨文化交际,作者祖晓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系列教材的核心课教材,看完对我自己的教学很有帮助。
之后,我又看了汉书考试面试教程,除了如何讲词语,如何讲活动,我没有时间看了,其他基本都看了个遍。如何教语法我看了两遍。考前两天,我觉得我的难点在于四个问答题不会回答,设计跨文化,职业素养,课程设计,课堂管理,组织活动等。这本面试教程,在我看来不足的地方在于,没有提供问答题的答案,只给了一些大致的笼统的方向,看完后,我依然不会答题。
又花了一点时间,看完了一本讲汉语正式考试,英文面试的书,一共有40个问题,讲答题思路,对应的英文版本,我把四十个问题看完了,突然觉得胸有成竹。去考试的路上,我用手机的思维导图应用软件,回忆并记录各种题目的回答方法,上课的思路等等。简书上久了,自己养成的习惯就是有一点点输入,都想要输出。
面试做的准备工作比笔试充分太多,所以,感觉也好很多。下一篇,我来回忆真题,纪念一下人生中第一场与自己专业没什么关系的考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