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因听直播未参与晚间的对话内容,感觉自己落了一大截。
看了莉莉老师发的科任老师课上发生的事情,一个孩子在“不想上学”的孩子身上贴了一个标签。导致课上发生了影响课堂的事,科任老师生气布置了很多的作业给全班的孩子。大家都怪“不想上学”的孩子。导致这个孩子真的不想上学了。
先聆听了蔡老师的客观性层面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反应性层面:你的感受是什么?(当事人和看到事情的孩子。)任校长的4个方面问题的问题总结得很到位。自己要达到的目标都很明确。接着孔玲老师提出了以上四个层面的问题。
在三位老师的提问下,感觉自己对这几个问题会问了。诠释性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问题?”我想先讲感受再来问“为什么?”是因为先处理情绪,找到共鸣的地方再来处理事情。
关键在问,是让当事人一步一步地自己思考如何做?找到自己的本心,并确定怎么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