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3732/2fd7102d62eb337a.png)
这段时间读史,看到一句话:掌握了历史就掌握了未来,掌握了当下就掌握了历史。看了便好笑,谁有那么大本事,只手遮天,敢说可以掌握历史?每一代帝王都试图掌握符合自个儿想法的历史,但掌握的是前朝,本朝之事,后人的嘴巴他可管不了。而且,就算可以掌握历史,谁敢说可以掌握未来?历史这东西,没有规律,一个偶然事件就会改变它的走向。掌握了历史,不一定能掌握现在。不是还有一句话么,历史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不吸取教训。中国古代的治乱循环,统治者反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最能说明问题。至于掌握当下者云云,无非是用现代的眼光重新打量历史而已。
我读历史,纯属好奇。
罗胖振宇讲历史,说他想穿越回西汉,穿越到霍去病麾下打匈奴。他并非好战,只是好奇,农耕文明的军队万里奔袭,打败了强大的匈奴骑兵,霍去病是怎么做到的?是的,换了我照样好奇,万里奔袭,打闪电战,汉家骑兵得比匈奴骑兵更强、更快。万里奔袭,还要穿越大沙漠,粮草怎么办,将士们吃啥?此外,打仗就是打钱,汉武帝穷兵黩武,打光了国库不说,还大肆搜刮民间,发布了臭名昭著的告缗令。财主有钱不上报官府,佃农告密后可分得其一半财产。于是告密成风,人人自危,严重破坏了人际关系。我好奇的是,汉朝到底穷到了什么地步,有没有钱给官员发工资。
小时候听邻居朱伯伯讲过《西汉演义》,那个不算历史,是戏说。
熊逸说西汉才好玩,《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仅仅说了西汉的其中一段,他就参考了四百多本书。我不想掌握什么,最感兴趣的是那段历史留下的典故。
我们熟知的司马相如,其典故就有12个之多。
司马相如放到现在,无疑是撩妹高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听了,连夜跟他私奔,这便有了“文君夜奔”。到了司马家一看,穷光蛋一个,空荡荡的“家徒四壁”。一个富商的女儿,不得不当垆卖酒。
司马相如且不说他,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前一直以为是说教师,桃李满天下嘛,啥也不用说,树下自然会踩出一条小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成语是司马迁对飞将军李广的评价。李将军箭术了得,夜里射虎,谁知射的是像虎的石头,“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一箭力道之大,堪称恐怖。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记不得了,写的应该是李广。还记得王勃写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武功了得,功劳也大,爵位却不高,没能得到应有的封赏。估计是飞将军的名气大,所以司马迁说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还有个成语“后来居上”的典故也出人意料。过去的理解,是时间概念。以为后来者指的是年轻人,地位超过了老资格。原来这是个比喻,后来的是柴禾,一层层往上堆,越堆越高,高者居上。打比喻的是汉武帝时期的老资格汲黯,眼瞅着属下一个个身居高位,超过了自己,汲黯忍不住跟武帝发开了牢骚。不好明说,便用堆柴禾打比方。这是个空间概念,跟时间无关。
这段时间,听了一点熊逸讲西汉,听了谌旭彬讲大宋,读了一本张宏杰的《简读中国史》,还读了一点张鸣的《张鸣说历史》,不知道算不算“掌握”了一点历史。
没打算掌握,边听边说好玩,边读边道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