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2-鱼翅与花椒|与天斗、与地斗、与食物斗

42-鱼翅与花椒|与天斗、与地斗、与食物斗

作者: 白狗与黑猫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18:35 被阅读0次

    我们向来以吃为傲,并且吃文化成了值得夸耀的事情。

    比如看新闻报道非洲的蝗灾时,可以调侃它们到了中国,保证飞不了多远,因为它们应该呆在餐桌。

    美国亚洲鲤鱼泛滥也灾时,我们第一反应是,放开、让我来。我们可以吃到它们活不到冬天。

    丹麦生蚝在海边排队纳凉的时候,网友纷纷表示为他国排忧解难是我中华传统。

    当看到国外对恶心食物进行排名时,居然将我们的皮蛋排在了第一位,纷纷表示不懂和嘲弄。只知吃草啃面包的外国人,不懂中国美食的博大精深。

    我们确实太爱吃了,并且在遇到许多事情时,吃总是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首选方案。

    比如,两个人有矛盾,有坐东者请来双方当事人,摆上一桌,端起了酒杯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吃,成了生活的日常,也成了礼仪交情的必要手段。请什么人、什么时间请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宴请不来,便是不给面子。

    而围坐一桌的人,坐位也很重要,礼仪之邦秩序是维持社会稳定第一要务,排排坐、吃果果。酒过三旬、菜过五味时,搂着大兄弟嚷到:干了这杯酒,才是真朋友。

    民以食为天,而能够坐在一起吃饭,就能够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于是,我们解决一些严肃问题时,也会想到吃。而先不管这事件的性质、以及是否真能用吃来解决。

    处于其中的人,往往看不到太多,体验已经被同化,吃对于我们的影响在文化上可谓极大,但却正因如此导致从小熏陶深入骨子里,可以无视的地步。

    这时,一个外国的小姑娘写了本书,来介绍中国的饮食,顺带对它的探究中扯出了一些历史事件、地方民俗和见证了城市的变迁。


    扶霞是个英国妹子,从古板的英国来的,而她并非落魄奥威尔般沦落市井街头为跑堂,剑桥的她向往中国美食,并在上个世纪90年代颇费一番心思来到四川成都,借学术研究之名吃遍大街小巷,深挖出地道美食和钻到后厨之中和厨师切磋手艺。

    当一名地道的吃货之余,还报了厨师进修班,跟着志愿成为厨师的同志们一起系统性学习。

    可见,她不是一名走马观花的人,对中国美食的热爱让她动起了脑筋去接触和了解这个地域广阔的古老文明国家。而她也在追寻美食之旅上,克服着恐惧和文化隔阂,试图将自己成为变色龙般的融入各地,拒绝是名观光客。

    这是一本受众为英国人民的书,后经翻译在国内出版。因此必定会写一些国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书里经常出现的文革、三年自然灾害特殊时期。每当看到时,心里有点痛,这是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犯下的一些历史性错误,而又无法不去面对的既有事实。

    别人一直提,也实属正常。每一个年代都不会白过,日子并不如它般的悄无声息,它们会塑造着一代人、又一代,在他们身上和心灵留在印迹,这些又成了秉性和地方风气。

    伏霞写的还是蛮中肯的, 至少从我们所能够看到的中文版本中,还算一位普通人的客观评价,并未刻意添油加醋,将一些数据和个别人之声无限放大,以偏概全的代表着中国社会整体形象。

    也许是删减原因,或许翻译时译者又用他的笔触重绘伏霞笔下的画面,这些都不为人所知。

    一个外国人,心智健全充满乐观和勇气的阳光姑娘,能够如此的评价中国过去和现在,而身处中国大地土生土长,汲取它养分的人,可能会试图去污蔑、虚空捏造、以个人极为偏激的思想去谄媚国外。

    武汉的那个方方,确实让人吃惊。文学水平不怎样,个人素养也在大是大非面前暴露无疑。


    书里谈了很多,相当于个人游记式的,只提一个词:战斗。

    作者用这个词来形容吃食物时所需要耗费的精力,让人不经莞尔,确实如此但未曾识。

    我们会说吃起来太麻烦了,伏霞却说是否有这个精力去和食物战斗。哈哈。

    你是否会为了吃,花上耐心去等候食材的春生秋收,用洗、择、切、炒、成盘来完成食材的使命,再用各种进食方法,比如剥去壳,等候里面肉的出现,用牙齿费力的去撕咬鸡爪。

    真是妙啊。

    当然我还是要再提一个,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如今川菜能够成为中餐的代表走向世界。而辣又是必要的特色,爱吃火锅的我们也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馈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2-鱼翅与花椒|与天斗、与地斗、与食物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rk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