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
在我寒假看的十几本书中,我一直觉得这三本砖头厚的《平凡的世界》有点难啃,而且我之前看过,就留到了最后。但是如今我用三天的时间看完了这三本共110万字的小说后,我才发现,《平凡的世界》是最好读的,如同喝水一样,一仰脖,咕嘟一声就下去了。
久违了,路遥,久违了,《平凡的世界》。
我记得,我初读《平凡的世界》的时候,那是在小学六年级。由于学习不再吃力,又遇到了一个学霸型的女同桌,人家就是天天上课看小说,却成绩一直碾压其他同学。我在此影响下,亦步亦趋,也走上了读书的道路,开始向她借阅《平凡的世界》,读琼瑶,读武侠小说。
那个十几岁的年纪,根本读不出什么意味来,只能笼统地知道书里面讲了一个样的故事,有什么离奇曲折的情节,至于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对作者的文风作法感受如何,那是不闻不问的。
就那样,我读完了那厚厚的《平凡的世界》,只是知道了孙少安逐渐办起了砖厂,孙少平不知怎么的就下起了煤窑。不过,读书还是有一点好处的,那就是培养了我以后常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才知道,这使我受益无穷。就如同孙少平在小时候就开始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我也读过,我也读过很多文学名著,我开始对这山圪劳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
感谢我的那位女同桌,感谢你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富有一种浓郁的人情味,里面每一个人物都是充满着人间的真情实感,他们就像是我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我有时候感觉到我这不是在读书,而是在村头街角旮旯处看闲人讲故事。人情味对于一本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我读过的众多书里,富有人情味的,寥寥无几。细细数来,只有那几个顶尖的名著如托尔斯泰的,肖洛霍夫的,最有人情味的当属《红楼梦》。人情味,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像一个人,而是那就是一个人,他有着真实人所拥有的一切东西,最宝贵的就是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应有尽有。
这本书是平实朴素的,就像北方朴实的农民张口所说出的话一样,听着得劲儿,看着舒服。他没有那个年代所应有的文学流派、写作技巧、刻意炫迈等等,他就是按照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憨厚笨拙地来写,按着时间顺序,一个人物、一个片段、一个事件地来,不魔幻,不意识流,不现代派,就像一个常在田地里干活的农民,憨厚本分。有时候,路遥甚至跑出来,在小说里面都现身说法,表达他自己对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样一个急切热情的人,关怀人物的人,一个憋不住非要出来说两句的人,我敬佩。我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路遥心里的忧虑与热忱。
能使读者看着舒服,这种阅读感受不是寻常书籍所具备的。有的书,平平常常,令人读来索然无味;有的书,求巧弄僻,使人敬而远之;有的书,精美华丽,却让人昏沉欲睡;而有的书,真情实感,使人看着舒服,一页接着一页,根本停不下来。回观以往,《红楼梦》算一本,金庸武侠算一种,托翁算一类,而如今看的《平凡的世界》算一本。观其书,他们无不是有着真实的情感,动人的力量。总的来说,支撑读者舒服感受的,只能是书中的人情味。
这本书是属于大巧不工的那种,就像独孤求败所有的第三把剑,玄铁重剑一样,朴实厚重,平凡落寞,但挥舞起来,却有感人心肺,动彻天地的力量。它不精美,没有轻巧的文本构造;它不精致,没有小巧玲珑的文本章节;它不精缩,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名言警句。但是,整本书里,却有着浑厚无比,精纯阳刚的动人力量。这洋洋洒洒的百万言,路遥通过这十年间流水一般的故事,传达了那极其简单却又不容易做到的道理,“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
人生的意义,就是永不止息的劳动中,奋斗中,磨难中。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玉厚一家是路遥重点描写的对象。他们一家人朴实,善良,吃苦,耐劳,是那个贫苦的年代里,广大农民生存现状的真实写照。孙玉厚善良本分,孙少安吃苦耐劳,孙少平竭力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每当看起他们一个个为了家人着想,甘愿自己吃苦受罪,我就不免心中一颤。这就是我们现实中平凡而伟大的亲情啊,是这种感情,支撑着每一个家庭克服重重困难,走向幸福,面向未来。
尽管我们已经是2020年了,用不着为了吃饭穿衣而吃苦犯难,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农村,依然在向往着外面的世界。看着孙玉厚一家人,我就想起我的家人,一模一样的,我们都在勤劳奋斗的路上。不论时代怎样变换,那种劳动辛勤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努力吧,朋友们。
说起《平凡的世界》里面的爱情,那很是悲惨得很,路遥好像一个狠心的父亲,就是不愿自己笔下的人物幸福美满。孙少安与田润叶,田润叶与李向前,孙少安与田晓霞,金波与青海姑娘等等,一个个的都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但有的还是在不了一起。这不禁让我思考,爱情是什么?路遥在小说里说得很清楚,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是利他的,是真心实意地想为了对方好。但小说中的那几对,哪一个不是这样的甘愿为了对方而舍生入死?但又有几对真正幸福美满?
我记得孙少平上学时候拿黑馍馍时强烈的自尊,和与郝红梅相遇时的情愫萌动。
我记得老实憨厚的孙少安对待润叶时的无奈与不得已,并最终娶了秀莲。
我记得润叶面对少安的胆怯和对李向前拼命的追逐时的执着,是继续爱所爱的人,还是接受爱自己的人,这谁也说不准。
我记得李向前一直为润叶借酒消愁的死心眼,不过最后好歹还是得到了润叶的回心转意,这一对苦命的人啊。
我记得孙少平和田晓霞约定后在古塔山上的杜梨子树下相见的约定,但最终只有少平一个人在那棵树下忧伤地徘徊。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土岭的那片田地上,就种着一颗杜梨子树,树上经常结着一种小球状的果实,硬梆梆的,那时我采了好多,后来用针线串成了项链。农闲时候我经常上树去玩耍。后来过了很多年,树被砍了,这棵树的名字也被我忘却了,以至于我多次想起那颗歪斜的树,却不记得那棵树的名字。这次看《平凡的世界》,原来我心里的那颗树,名字也叫做杜梨子树啊!
杜梨子树,多么好的名字!
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忘记你了。
我记得热情纯情的金波,一个善良可爱的男孩子,自从见了那个青海的姑娘一面,便再也忘不了,此后多年,他一直在用那个白瓷缸子喝水,像是一天一度的与爱人见面。终于,八年以后,他只身前往了青海,再次去寻找心爱的姑娘。
我记得善意美丽的田晓霞,天使一样的容颜,天使一般的心灵,她是书中最好的女孩子,但下场却最为悲壮。
若让我在《朝闻道》里向外星人问一个问题,我选择这个:爱情是什么?
很是困惑,迷茫。
就像逐日的夸父,最终倒在了渴死的路上。
双水村里,应有的人物,我们村里面都能有对应的人物。憨痴老汉,链子嘴唱歌老头,神汉神婆,厨师理发匠,红白办事员,老实种庄稼人,闲话嘴婆,老寿星,地主孩孙,上学学生,当然还有大队支书,书记之类的。他们一个个的,活灵活现,很是真实。
村里发生的一切事件,小到吵嘴打闹,大到婚丧旱涝,真是一波接着一波。农业生产从人民公社、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开展副业买卖;村级大事从夜里偷水、村级武斗到炸山建坝;农时习俗从打枣,信天游到闹秧歌;一年四季从春季耕种、夏忙、秋收到冬闲。那一幕幕富有人情味的农村场景,真是熟悉啊,真是让人着迷啊。
从来没想过,农村里平凡的世界,能有这么美!
这确实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在路遥的笔下,那些平凡而可爱的人物,在自己的辛勤劳动中,构筑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这就是路遥要讲述给我们的,也是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感谢路遥,感谢《平凡的世界》,读完此书,我们便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奋斗,我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也可以不平凡。
顺便说两嘴电视剧2015年的《平凡的世界》,说实话,实在不符合我心目的期望,它没有表现出小说中的优点来,反而又多了很多毛病。我看了一集半,就看不下去了。
第一,旁白太傻,平平淡淡,读着没感情,这是叫观众看电视剧呢?还是看书呢?
第二,人物选角不行,且出场不一样,改编太多。一上来就是润叶、李向前与少安的感情纠葛?三角恋玩多了吗?少平选角感觉不像农村人,太华实了。少安感觉太憨。村花王彩娥有点老气。重要的是,没有金波!怎么能没有金波呢?润生怎么能代替了金波的角色?田晓霞选角太迷。唯一让我看着顺眼,是刘威饰演的孙玉厚,一看他那张脸,妥妥的一个陕北老乡亲。
第三,一半乡土话,一半普通话,看着不得劲,还有那配乐,听着像《乡村爱情》,太尴尬。
第四,道具,感觉不像那个时代。1975年左右,就是田福军他家,就有了玻璃瓶装的果汁汽水了?
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这么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不能选个好导演,用心地拍一拍,别糟蹋,改编不是乱编,好吗?
在网上查看《平凡的世界》介绍资料的时候,我顺带着看了路遥的介绍,还有他那篇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的感想《早晨从中午开始》,我都看了看,发现一个在文学中不断努力着的路遥。他并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切身在行动者,知行合一,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称赞和学习。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
路遥知马力,他一直在奔跑的道路上。
不,应该说,路遥才是逐日的夸父,他最终倒在了干渴的路上。
而那天上那轮火热的太阳,是文学。
向路遥致敬!
《早晨从中午开始》摘录
从根本上说,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写出低下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一个成熟的作家永远不会“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他们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写出杰出的篇章。当我反复阅读哥伦比亚当代伟大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著名的《百年孤独》的时候,紧接着便又读到了他用纯粹古典式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启发。
任何狂妄的文人,只要他站在图书馆的书架面前,置身于书的海洋之中,就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和可笑。
对于作家来说,读书如同蚕吃桑叶,是一种自身的需要。蚕活到老吃到老,直至能口吐丝线织出茧来,作家也要活到老学到老,以使自己也能将吃下的桑叶变成茧。
劳动,这是作家无义反顾的唯一选择。
还是那句属于自己的话: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
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作家的劳动绝不仅是为了取悦于当代,而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深厚的交待。如果为微小的收获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种无价值的表现。最渺小的作家常关注着成绩和荣耀,最伟大的作家常沉浸于创造和劳动。劳动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标。人类史和文学史表明,伟大劳动和创造精神即使产生一些生活和艺术的断章残句,也是至为宝贵的。
是的,任何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有某种抱负的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时期会有过许多理想、幻想、梦想,甚至妄想。这些玫瑰色的光环大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而消散得无踪无影。但是,当一个人在某些方面一旦具备了某种实现雄心抱负的条件,早年间的梦幻就会被认真地提升到现实中并考察其真正复活的可能性。
读者永远是真正的上帝。
生活对于作家艺术家来说,就如同人和食物的关系一样。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惊心动魄的情节未必能写成惊心动魄的小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我一再说过,故事可以编,但生活不可以编;编选的故事再生动也很难动人,而生活的真情实感哪怕未成曲调也会使人心醉神迷。
结构的中心点或主线应具有强大的“磁场”效应。从某种意义上,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就是结构的艺术,它要求作家的魄力、想象力和洞察力;要求作家既敢恣意汪洋又能绵针密线,以使作品最终借助一砖一瓦而造成磅礴之势。
记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这应该是一个原则。
把一切伟人和他们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都统统赶出房子。完全用自己的心灵写作。
这时最大的安慰是列夫·托尔斯泰的通信录。
写作中最受折磨的也许是孤独。
我的最大爱好是沉思默想。可以一个人长时间地独处而感动身心愉快。独享欢乐是一种愉快,独自忧愁(模糊的)也是一种愉快。孤独的时候,精神不会是一片纯粹的空白,它仍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情绪上的大欢乐和大悲痛往往都从孤独中产生。孤独中,思维可以不依照罗辑进行。孤独更多地产生人生的诗情——激昂的和伤感伤痛的诗情。孤独可以使人的思想向更远更深邃的地方伸展,也能使你对自己或环境作更透彻的认识和检讨。
《平凡的世界》经典语录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凉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不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
说实话,玉厚老汉在心里时常为自己的子女而骄傲,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这就是他活着的全部价值。
现在那梯田已经一层层盘到山顶,远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无比的花卷馍。
河南人是中国的吉卜赛人,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这些不择生活条件的劳动者。试想,如果出国就像出省一样容易的话,那么全世界也会到处遍布河南人的足迹。他们和吉卜赛人不一样。吉卜赛人只爱漂泊,不爱劳动。但河南人除过个别不务正业者之外,不管走到哪里,都用自己的劳动技能来换取报酬。
人活着,这种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重要,即使人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只要有这种感情存在,也会感到一种温暖的慰藉。假如没有这种感情,我们活在这世界上会有多么悲哀啊……
大自然不管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总是按它自己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变换着一年四季。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三九四九,隔门叫狗。
正月里冻冰呀立春消,
二月里鱼儿水上漂。
水呀上漂来想起我的哥!
想起我的哥哥,
想起我的哥哥呀你等一等我……
咱们那山乡圪劳里自古养的是好女人!瞧,这灵香头发黑格油油,脸白格生生,眼花格弯弯,身材苗格条条,走起路来,就像那水漂莲花,风摆杨柳。
是的,他在我们的时代属于这样的青年:有文化,但没有幸运地进人大学或参加工作,因此似乎没有充分的条件直接参与到目前社会发展的主潮之中。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不甘心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天地里。因此,他们往往带着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他们顾不得高谈阔论或愤世嫉俗地优患人类的命运, 他们首先得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
不幸的人最怕听别人说他们的幸福。
可悲的是:悲剧,其开头往往是喜剧。这喜剧在发展,剧中人喜形于色,沉湎于绚丽的梦幻中。可是突然……
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名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一颗红心两只手,世世代代跟党走。
金钱、荣誉、地位和真正的爱情并不相干----从古到今,向来如此。
在最平常的事情中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人格的伟大来。
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叫人尊重。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与奋斗!
男子汉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现出来的!
你能痛苦,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
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是一片皎洁。
人的痛苦只能在生活和劳动中慢慢消磨掉,但朋友,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比得上劳动更能医治人的精神创伤。
权威是用力量和智慧竖立起来的!
从古到今,人世间有过多少这样的阴差阳错!这类生活悲剧的演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人的命运,而常常是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所造成的。
活着,就要时刻准备承受磨难!
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哭泣……金黄的落叶洒落心间,我早已不再是青春年少…
永远不要鄙夷我们的出身,她带给我们的财富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理智而清醒的面对着现实。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
“是啊,我们过去太穷了,我们需要钱,越多越好。可是我们又不能让钱把人拿住,否则我们仍然可能活得痛苦。我们既要活得富裕,又应该活得有意义。赚钱既是目的,也是充实我们生活的一种途径。如果这样看待金钱,就不会成为金钱的奴仆。归根结底,最值钱的是我们活得要有意...不过,钱可不能乱扔!”
喜欢的话,请关注个人文学公众号:偷心的人,会有更多惊喜等着你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