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要
1. 现状
很多人用“同样的证据证明相反的观点;用相反的解释说明相同的现象”。
2. 例子:上司真的愚蠢吗?
(1)合理的解释
- 人只有做事才会暴露缺点。
- 上司做的事是所有下属和成员都能共性地看得到的,同侪之间往往不知道对方在做什么。
- 因此下属们会“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他们之间当然会交流。。)
(2)钱钟书形象的比喻
一个人的缺点像是猴子的红屁股:猴子蹲在地面时,屁股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样的红臀、长尾巴是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3)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认知,得到迥异的结论,往往会采取截然相反的行动。
A | B | |
---|---|---|
认识 | 抱怨“上司愚蠢”的人 | 发觉“上司的愚蠢可能另有解释”的人 |
行动 | 或许是自己偷懒的借口 * | 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 vs 在爱莫能助的时候自行离开 |
* 既然上司这么“愚蠢”,为什么要用宝贵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这个“愚蠢”的上司打工?
3. 积极心理学的偏颇之处
- 对立论证的存在:有些结论有对立的论据,有些现象有对立的解释。
- 建议选择“哪个更合理、更现实就选择接受哪一个”,而非“哪个更积极就选择哪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