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室,准备课前事宜。这时有学生问“剪头发了啊”,“嗯”。“咋又剪了呢”?“夏天到了啊”。回答之前脑瓜子转了一圈,只想到了这个答案。不免想起两年前的日子,讲台底下学生得窃窃私语“老师一直短发是因为懒得洗头发吗”…
对的,又剪头发了,反响还挺多样的。同事A“剪头发了啊,还挺可爱的”。同事B“剪头发了,我都没认出来。这次比以前有艺术感,好像周迅剪过这样的…”同事C“你这头发剪的太短了吧,十足的男生气”。熟识的朋友呢?是接二两三的叹气。
我都一一回应“其实挺好的,我还蛮喜欢,也一直让这个师傅剪,只是我不会打理而已。”
关于剪发,于我真的太平常也是频率较高的事了。小时候,因早上起床磨蹭得很,便被灌输了“短发可以省事”的观念,也就一直是短发。那时候小,对于剪发并没有什么要求,外公剪过,妈妈剪过。可能也是由于工具还比较专业,好像也不至于太丑,还被称赞过。至于高中阶段就更不用说了。大家对高中生活的刻板印象就是时间太紧,可能短发省下的时间就是海绵里被挤出来的水一样,因此也一直是短发,只不过是去理发店了。记得那个年代短发最大的特点就是剪的特别地碎,现在看真的有点不忍直视,确实是年代的时尚感了。就像是我妈说他们以前的短发被叫做青年头,但感觉他们的还挺好看的。
再后来,高中毕业了。还记得我说“这下时间不那么紧了,可以久长发了”。听了笑了下,至于后来呢?真的是习惯成自然,剪着剪着也就上瘾了。可短发最大的问题就是稍微长长一点,又需要修剪。记得大学好友曾揶揄“你这剪头发的频率比男生都要高”,想来也确实。
其实,也试过留长发。但最长到锁骨,就受不了了:不扎,热得难受;扎起来的话,显得人特别的没精神。尝试了几次,不折腾了,还是剪短发吧。短发呢,也有不同的发型,比如啥啵啵头,日系短发等。以前每次剪之前,都会在网上看很久,并选自己最喜欢的,然后和理发师交流。一次两次下来,发现并不顶用,最终的效果相差甚远,因为自己选的不适合我。久了也就有经验了,干脆直接交给师傅,要求就是适合我,又容易打理的,毕竟“术业有专攻”,我一个外行,就不瞎说,免得贻笑大方。
短发也有苦恼,就是不长不短的时候。尤其是觉得可以推迟个把星期,但事实却不是,就像是“青黄不接”的感觉。就好比这次,心里想着再留两周剪吧,赶在期末考试外出前就行。但是呢,看着不断增多的绒发,有种枝桠斜出的感觉,太没有美感了。再问问先生,他说可以剪了。想着父上大人都如此说了,还能有什么理由拖延呢。又是找的熟识的师傅,今年都是第三次了。坐在镜子前,没有提其他的要求,到了中途才说了句“可以短点的话,就短点”。其实,洗剪出之后的效果真的挺不错的,有飒的感觉。但至于收到的各种有意思的反馈,就要归因于自己了。
长长短短,短短长长,寸寸间于我都是惬意,都是自己可以肆意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