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萧红的文字有一种力量。她总是去淡淡地去描述,看似无意却是有意地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悲怆、无力、苍凉的感觉。她的小说我总共也就看了《呼兰河传》和《生死场》,但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闲暇时总是忍不住再去翻一翻。
小说《生死场》的时代背景是在日军侵略的初期,但前期作者并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描述,而是描写哈尔滨乡下农民日常生活的景象,应该是前期日军还未逐步深入到中国农村。但在后期,日军越来越猖獗,二里半他们也开始反抗起来,组建起了他们自己的“革命军”。
小说叫《生死场》,这里的“生死”无疑就是那个时期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人人都活在这个“场”中,谁也无法脱离。“死人死了!活人计算着怎样活下去。”在任何年代,死亡都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只不过那个年代更普遍。剩下的“活人”大部分也都是在苟延残喘而已,麻木地度过每一天。而在现在,谁又能否认我们身边没有这样的人呢?终究只是为了单纯地活下去而活吗?
那个年代的女人仿佛只是男人的附属品。金枝在怀了孕后就只能嫁给成业,生下的女儿也被成业摔死了;王婆第一个男人打她之后,她带着孩子来到了第二个男人的家里,然后又来到了赵三这里;麻面婆愚昧可笑,更是整日为着二里半操劳。只要做饭稍微晚了一会儿,便会受到责骂。旧社会的人群总是对女人和孩子苛刻些,其实现在也偶尔有这种类似的事发生。最近网上沸沸扬扬的李胜利夜店事件,众多张紫妍一样的女性受害者,却没有人敢站出来为自己发声。
可能是被苦累的生活所压榨,书里的每个人都有着一副疲惫的面孔。他们要付东家随时会涨的地租,后面还要担心着日军搜查。感到悲哀的是,日军来了,连鸡都不让养,老人也只能带着孙儿们到田里捡麦穗,可是由于孩子年龄太小,还分不清麦穗和蒿草,捡了一筐的蒿草回来。
男人们似乎也不像女人所想的那样可靠。当赵三他们决定组建“镰刀会”去反抗地主时,却还没王婆显得有胆量,最后被东家从牢房里“救”出来,便再也没提过“镰刀会”的事了。虽然俗话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但兔子终归只是兔子,赵三的本质还是一个懦弱怕事的农民。
不过,在后来他们又创建了“革命军”,要去与日本鬼子对抗。初期他们可能只是想着与其任日军宰杀,还不如奋起一搏,就像最开始的创办“镰刀会”一样,压抑的久了要起来反抗,甚至对于“爱国”这一词没有清晰的概念。但到后来,他们的心底里似乎逐渐对于“爱国”有了感觉,至少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最后的最后,每个人似乎都有了要去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