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亦舒的作品,却对这句网传的亦舒名言不能再赞同:
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原来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甜言蜜语,多数说给不相干的人听。
之前只是喜欢,却没多少共鸣。直到不久之前,因为翻拍的《新笑傲江湖》迷恋上令狐冲。说来蛮有意思的,我对一些武侠人物,无论是读过原著还是没读过,都是从翻拍的新版连续剧开始喜欢上的。
关于对令狐冲的喜爱,我曾与知己好友说:他聪明,大气,洒脱,有担当。以前也喜欢,但以前不懂事,总以为没什么了不得的。后来才发现那样的人真的很难得,甚至会嫉妒小师妹们和任盈盈们,才发现自己原来已经那么喜欢了。
然后总想把这种喜欢昭告天下,但是思来想去,发了两次朋友圈,分别只说出一句“喜欢令狐冲”,一句“这么喜欢令狐冲”,然后就没词了。
细想来,我尝试写过一些人物,但真正喜欢的,喜欢到可以做梦梦到的,几乎从来没形成过文章,甚至连段子都鲜有。
最近在读《再别康桥》,说徐志摩为什么不是“轻轻地”就是“悄悄地”呢?为什么“不能放歌”呢?
有一种解读说的是因为他的情感是隐秘的,私人的,不可与他人共享的。
因为康桥有他的梦,梦里有林徽因,而林徽因是他深爱着的却永远不会属于他的。
我的笔名叫盈盈彧,不止一位小伙伴问过我,是因为喜欢任盈盈吗?
不是的。起笔名的时候虽然喜欢令狐冲和任盈盈,却没那么深。不过也算是一种美丽的巧合吧。
就像我原本是想先看《新射雕英雄传》的,因为貌似这个网评更高,但《新射雕》收费,所以就看《新笑傲江湖》了,然后就有了上面那些感慨。
不过,应该不是废话,总要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才能谈怎么做。
都说如果真正喜欢什么,全世界都会来帮你。似乎是对的。
但全世界只会帮你真正喜欢的,真正想要的,非他不可的。全世界很忙,所以只会雪中送炭,无暇锦上添花。
因为人只有面对真正想要的,喜欢得要命的,才会拼尽全力。所以帮你的不是全世界,而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战胜了全世界。
所有的行为都是选择的结果,无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所有的选择都是取舍的结果,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你既然因为钱放弃过我,就说明我没有那个金额重要,至少在那个放弃的瞬间是。我既然因为安稳放弃过它,就说明它没有那片刻悠闲重要,至少在那个瞬间是。
其余时候,是其余时候的事;以后是以后的事。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时他是鱼,有时你是鱼,有时我是鱼,鱼可以被放弃,也可以游走了就不再回来。
真正喜欢的,就别轻易放弃,能随便放弃的,很难让人相信你真正喜欢过它。更别奢望它能相信,你那稀薄的美化后勉强感动自己的喜欢。
不喜欢的,别染指。染指多了,难免污染了自己。
最担心你在遇到真正喜爱的人之前,把最好的自己用完了。
每个人都有最好的时刻,每个人理解的“最好的时刻”都不一样。就像初恋女生会觉得男生的后任轻易地享受了自己付出培养出的升级版男生,但后任却觉得自己向往的男生最纯真的感情已经给了初恋女友。
两个女孩子都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不全是的。
有的女生真的更爱成熟的、知冷知热的男生,和男生稳定的经济实力;
有的姑娘真的渴望纯真的不谙世事的少年模样,和毫无杂质的纯粹情感。
面对物也是如此。我买了一件差不多的大衣,然后我遇到了更喜爱的,我没有闲钱再买新的了,等我攒够了钱,衣服可能已经下架。
又或者,因为已经有了一件,我再买类似衣服的理由已经不足了——原本很喜爱的东西,忽然变得鸡肋——我丧失的不是错买了一件衣服,而是一种收获喜爱之物的喜悦感和满足感。
所以,有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单是避免指灾难和祸患。
所以,爱自己,保护自己,省着用自己,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最近蒋方舟的一番言论掀起了对讨好型人格的批判。我不了解心理学,但我也想过讨好型人格的内核是什么呢?也许恐惧被遗弃之余,还有贪心吧。不知道自己在意什么,不会表达自己的在意,不会沟通,也不相信沟通的力量。
没见过爱的人很难好好爱别人,很难相信温柔的力量。
所以什么都怕失去,什么都想攥在手里。
愿你我都能不打扰别人,爱己所爱,不觊觎己所不爱,把他们留给真正爱他们的人,也把自己留给自己真正热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