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面条,我对先生说:“该买面条了,不要买二宽的,买细的或者圆的都行。”说完突然感觉我一直对二宽的面条没有好感,这种感觉缘何而起呢?
追忆小时候,那时候大多是拿面去有轧面机的人家轧面条,可能大多时候只有这一种形状的刀具,吃的太多了,所以看到其他形状的面条就感觉更好吃一样,而且家里人还会强化这种感觉,所以这种伴随情绪一直到现在。虽然物质早已丰富的不像话,各种面条琳琅满目,唯独对二宽的面条还是没有好感。其实面条都是一个味儿,我却因为形状而感觉大不一样。
再说我小时候去轧面时看见人家和面和接面条的场景,总想上手也去试试,而且会趁人不注意时看着汩汩流出的面条上去挽上两下,而这种好奇的喜悦的伴随情绪也一直在,所以后来自己家有小型轧面机时特别爱轧面条。
伴随情绪竟然如此重要,可能广泛深藏于生活而不自知。那我们在孩子的陪伴成长中,又有多少是因为人为的造成了不好的伴随情绪?又有多少人为的传递了好的伴随情绪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