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高处相见

人生高处相见

作者: 栖木柴火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22:11 被阅读0次

    今天是十一放假的第四天,难得在家能够清闲自在。今天的天气很好,空气清爽,温度适中,天空很蓝,云彩挂的高高的。一家人都在家里面忙着自己的事情。我随手翻开了之前买的 一本俞敏洪的书,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我很喜欢俞敏洪的气质,感觉他并不像是一名企业家,更像是一名学者,一名大学老师,当然,俞敏洪也确实在北大工作过。他似乎跟我们学校的大学教授在气质上很相似,只不过我所在的大学教授大多是以工科为主流,而俞敏洪多了一些文艺气质。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这本书是一本随笔的合集。我之前关注过俞敏洪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的短文和随笔曾经阅读过了一些,也正是因为他的很多篇读后感,让我饶有兴致的跟着他的读书脚步,买了一些之前并不熟悉的书,比如阿来的尘埃落定,格非的望春风等等,俞敏洪之前的文章极力推荐过严歌苓的小姨多鹤,纸质书已经买了,但是很遗憾,只是看了一个开头,总感觉严歌苓的书并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我很喜欢俞敏洪,以及跟俞敏洪一样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摸爬滚打走出来的一代企业家们,这些人有着比现在更多的创业机会,但是也渲染在比现在更封闭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中,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才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路,他们的成长也让我们的国家经济走出了低谷。可能跟我对这些企业家的成长历程有兴趣的关系,我喜欢在这些企业家身上寻找一种精神,包含着坚持、韧性,抓住机遇的稳准狠和深耕细作的专研,等等。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大多数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在中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之他们的坚持与探索,成功的将自己的企业从无到有,由小作大,与资本将接,继而上市并成为资本市场的深入参与者,竭尽所能的鼓励后来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创造自己的梦想。

    吴晓波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1978年到现在这段时间里面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成长。腾讯传、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书都是吴晓波的作品,我都读过,很喜欢。也正是因为读了吴晓波的这些书,让我游走到了40年前,看到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现在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在当时那样的时代阶段里面,是如何趟水过河,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有很多人羡慕他们怎么这么幸运有如此好的机会,其实,我们没有看到的正是他们不为人所知的坚持才换来今天的成绩。也正是因为吴晓波的这些书,让我们看到了1978年到现在这短短的40年里面,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里面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

    俞敏洪的这本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是将他在微信公众号的随笔和在了一起的。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读书、旅游和情怀。这三部分是这本书的编辑后期做的分类,其实俞敏洪在写这些短文的时候,是没有分类的。我感觉俞敏洪很感性,这可能跟他文科出身有很大的关系。在北大学习期间,用短短的四年时间读了上千本书,这读书的数量让我望而生畏,但是同时跟他的同学王强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都哪来的这么多时间让他们可以读着么多的书啊!俞敏洪有着持续的学习习惯。在自己繁忙的创业过程中没有忘记去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打开自己的格局,充实自己的思想和抒发自己的感性,这是很难得的。俞敏洪在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读下来后,我似乎能感受到了俞敏洪写这些短文的初衷了。俞敏洪在五十多岁的这样一个年龄,不定期的来写一篇文章来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自己的感受,这里面包括了自己很多的回忆、很多的读书感悟、很多的思考,这是一种记录,让自己能够梳理清楚其中的脉络,为后来人做好了铺垫,让他人能够顺着他的思路去思考,能够让自己的这些记录在若干年后还能清楚的看清楚当初的自己,更或者,他也许想让自己活在当下,去享受现在的感受、感觉和感情!

    其实,俞敏洪刻意定期来更新自己的短文,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他在这本书里面已经谈到过的:如果一个人想要成长,就需要培养几个很好的习惯:读书、跑步,当然还有这个,写作!我们经常在羡慕他人的文章为什么会如此有文采,为什么自己写作的时候憋了半天都写不出来几个字。就像陈景润一样,胸中有点墨不会倒。我想,俞敏洪之前也可能会同样有这样的困惑吧。他读了很多书,他也会总是灵光一现的去进行很深刻的思考,但这都像小溪流水一样,越来越远,过段时间后就看不见、想不起来了。而坚持写作这个习惯恰恰就是俞敏洪真正需要的习惯了。所以,他的成长,也很归因于有了坚持写作这个很好的习惯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借鉴的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高处相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kt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