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124
等
参加爱自然生命力父母专业课复训,今天听到“等”特别有感触。
家长把希望孩子看到感受到的,告诉孩子,传给孩子,甚至灌输给孩子,对于孩子是被动认知。
而孩子自己发现、观察、感受到,甚至主动跟大人分享、探讨的,是孩子的主动认知。
被动认知与主动认知,就像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学到吸收到的程度大不相同。
第一次和孩子在野外遇到蒲公英,你是等孩子自己去发现蒲公英的花竟然一吹就飞得老远,还是直接采一朵吹给他看,让他也吹一吹?
如果不示范,他就发现不了,怎么办?
刘金石老师说,等。
为了吸引孩子,可以大人一直盯着蒲公英看,等孩子走过来发现蒲公英。
作为家长,我回望这10来年陪孩子走的路,太着急想要孩子跟上同龄人的步伐,催着赶着的时候太多了!唯独缺少这个“等”。
哥哥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对“静等花开”表示质疑,难道什么也不做?
去年11月跟几位家长一起租了一小块菜地,和孩子撒上菜籽,隔一周去看看,见证了发芽,出苗,叶片慢慢长高长大的过程。
孩子也会问:什么时候才会长大可以摘菜呀?
等呀,等长到够高够大。
也不是空等。还不能摘菜,就除草,给长得太密的移株,浇水。这个过程也很有意思。
可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却很难用这份心去等。
社会竞争压力大,教育也在竞争之中。
但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能由他人的节奏来决定。
用自己的节奏成长,慢就是快。
正如老师所言,感谢孩子制造各种问题让我们走进学习的大门!感谢我们自己选择学习成长而不是消极放弃!感谢课程的主办方和引领我们走进课堂的人!
虽然是第三次参加复训,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所有的听不一定听到,听到不一定悟到。
等,等孩子看到、听到、感受到、悟到。成长无法替代,不能拔苗助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