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
旅程2.8
1,
一个人无拘无束,没有固定的时间,睡觉都变得随意起来,我还是个早起的好孩子吗?
连续几天都超过9点才起,而且总是在半夜醒来,精神好得像打了鸡血一样。
生活作息时间,要严格,要改。
于是在10点外出,整天吃了午饭和晚饭,早饭就错过了。
下午的输出效率也比较低,看来应该在上午和下午进行输入,在早上和晚上进行输出。
如果觉得心绪不宁,就读书,只做输入,这样,比想做输出结果却什么也没做要好得多。
2,
这天,我的心态要平静得多了,一方面或许是因为由想转化成做慢慢变多,觉得踏实了些,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对于目前看似无所事事的状态的适应。
其实,我的确少于实践,很多知与行并不能合一,以前我对于知与行还有很深层次的疑惑,但到了后来,知识和眼界都变大了,发现,其实这疑惑不过是对于很多概念观念知识的不够理解和不够系统罢了。
放在当时,我就是犯了想过多而行甚少的毛病。而现在,我依然有这个毛病,但我知道自己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和工具来管理整理它们,也算是有些进步吧。
旅程2.83,
接下来,我还是要说说关于自身的一个“边工边读”的议题,或许内容主题会比较笼统,但还是写一写吧,总比不做好。
想到现在我坐在桌子边上码字,和初中高中时坐在家里书桌旁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两个情景仿佛一样。
很多哲学家都说,大多数20岁后的人的一生都是在整理他20岁以前养成的习惯和性格。
看吧,好像真没错,我不就是在模仿那时候的状态吗?
这也扯不到什么怀念和退缩的说法,我想,我还是对自己负责的,虽然之前有时闪过自己贪玩好耍的念头,但与其这样下定义,还不如说我是因为不想融入某个社会,或者说是因为自己更想以自己独立的姿态去融入一个社会,而不是迷迷糊糊,去融入找自己,总归来说,我还是初中甚至小学的那个核心,我非常强调和重视个人的独特性。
虽然现在我发现,如果早点在学生时代精于学习各种技能,今天就不至于如此艰难,但是,时光没有倒退,我能做的就是在目前的现实和基础上,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做得更好。
旅程2.84,
所以,如果这样说,“边工边读”反而有了一些哲学基础,挺神奇的吧!我并不相信因果,我是对它有狂热的崇拜,经过对因果的了解,然后通过自身主观意识的过滤,往往就产生一个逻辑,这几乎成了我判断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专业点,就是理性吧!我没学习过“理性”。为此,我或许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为了追求事件更加准确的逻辑,更接近物质更本质的答案,我丢失了对于事件灵活判断的能力。
什么是灵活的判断力呢?按照我的逻辑来讲,就是人以自身过往的经验对现在发生的事做出相应判断的能力。这个过程往往只在一瞬间完成,很快,也可以很正确,但是,也有可能犯经验错误,少了辩证和独立思考,一件事情还是比较容易被歪曲的。
正是由于我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更加倾向于辩证独立思考,如果得不到自己认为的真实答案,宁愿不知道。有这样的逻辑思维存在,所以,我才会选择与家乡大多数人不一样的道路,才会拒绝一些将就。或许,我做的这个重大的人生选择,隐隐中也受了这样思维模式的影响吧!
旅程2.85,
很多做选择的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感觉告诉我,这样做才是对的,而后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了现实和外物的佐证,还是经过自身的辩证逻辑,我总是会发现,当时凭着感觉做得事是对的。这个对,并不是自我安慰和盲目肯定,它也是建立在辩证思维下的产物,这样,我就能不断感觉到事情真相的本质。比如对于爱情,很多被他人伤过真心的人,都会自觉地做出改变,“今后我要找一个爱我的人,而不宁愿去选择我爱的人”,其实这里面是大有逻辑可讲的,而我认为这个事件对应的真相的本质应该是:我们应该继续爱别人,继续付出爱,勇敢地面对世界,为爱追求,为着无限的希望前进。
而另外一种“真相的本质”是,就算遇到了一个爱你的人,你仍会觉得爱不够,还想得到更多,然后自然两人会有矛盾,然后便是分分合合,新旧交替(我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仅凭个人对于周围事件的猜测而已,具体怎样还不清楚),到了后来,对于爱的认知和渴望已经潜移默化地降低了要求和标准,然后,便是“没有爱不爱,也就那样罢了”。
对于这种分分合合新旧交替的生活来说,我真是无法评论,说好吧,我自己都不信,说不好吧,可到现在我还不是单身汪一枚?
旅程2.86,
所以,在探究事件本质的道路上,如果你不是斤斤计较,锱铢必较,凑合凑合也行,那么你依然可以得到自觉完美的爱情,因为你的标准就是那样。但我认为质量不太好。
而我一个劲儿地去探究追求本质问题,很有可能是“注孤生”,放到现实生活和当前社会来说,更加是无法立足的感觉,我说几个社会普世的词语你就明白了——急功近利,物质化,急躁,只快不慢,人心不古,道德标准……
当然,我是可以通过带着自己的辩证思维,像个傻子一样凡事计较,然后力求与社会实现有效链接,这样一个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但是,我不需要快,与其花费太大时间去磨合和适应,还不如让让自己的棱角变得更加锋利,面对庞然大物时更有攻击力。
虽然这也有可能是以卵击石,在黄沙滔滔的社会潮流下,一个逆水的石头最多也只是翻起一个小浪花。可能我这样想比较不恰当,也好,这个问题就留给以后的自己,现在眼界还不够大。
旅程2.87,
当然,这些话对应的一些事情,放在别人的思维逻辑之下,很可能就是不被理解或者大错特错的了。所以,很多时候,我并不去判断这一个人,而只是说,大家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感觉其实是可信的,放到因果关系上来,也是可以论证的。感觉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又怎样可信呢?感觉何来因果关系呢?
那么,接下来说得可能就更缥缈了。
如果你经常从事骗人的行业,当你遇到不靠谱的请求,比如请你照看一下行李,比如像你换一点零钱,你的第一感觉是怎样呢?当然,我不从事骗人行业,嗯,准确来说,是不从事明知骗人而去骗人这样的行业,所以,我也是猜测。那么,你的第一感觉自然是不太相信,不太愿意。那么,这里,就形成了一个因果关系,你经常骗人,导致你无法容易相信人。这就是你的感觉,按照这个感觉,你当然会躲得远远的,你认为你的感觉是可信的。
正面例子,你得到周围的关怀关心和鼓励,你感觉未来好像并不是那么困难。这个感觉也是可信的。
我这儿只是随便举了小例子,一个人的生活中总是每时每刻在得到感觉,感觉又会不断反馈给他新的信息。
旅程2.88,
那么,做到感觉可信也并不是随便说说的。
很多鸡汤都有随心,跟着感觉,这样的语句,其实,这在根本上的确是没什么改变的,但在正面的感觉引导下,这很有鼓舞的作用。
你生活中积极,勇于面对困难,不逃避一切问题,勇敢,不因为面子问题去胡编乱造,知之为知之,诚实……时间长久,你的感觉就总是建立于这些东西上面,然后,基于此感觉做出判断,那么,你所要面对的果,无非是因。
很奇怪,按照常理我应该用自己的逻辑思维去判断一件事,而我却经常用感觉来判断,因为我觉得,要想走得更远,以后拥有更大的眼界,现在只有感觉能做我的引导,而不是用逻辑,我只能跟着感觉走。
旅程2.89,
我就看到很多人已经没有感觉了。
他们今后的人生都是用经验逻辑来判断,那么,这样不断判断选择的结果,从整个人生高度来说,这个人的一生都是已经固化了,没有什么变数,一切都是肯定的。
除非哪天他用了感觉逻辑,这或许有点变数。
只是可惜的是,经验逻辑用多了,感觉不可能用得上了,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就像我现在问你有什么感觉,你的回答依然是靠你的经验逻辑回答的。
或许无论是辩证思维还是感觉逻辑,这都属于我的理性吧,至于感性——
这次我决定不去父母安排好的地方“边工边读”,然而今后在现实经济的压力下,我依然会选择“边工边读”,区别在于地方不一样,那么,这个区别,或许就是感性在作怪,嗯,或许也有理性。
基于上面的一些原因,我认为算是能够阐释“边工边读”这个议题了,至于清不清楚我就不知道了。
旅程2.8一首小诗
《希望能有一个人》
希望能有一个人
让我高兴和忧伤,
让我牵挂和念想,
让我觉得暖和凉。
为了自己选的路变得不断正确,
我小心翼翼,
让自己尽量不被感性打扰。
我对一切的事物都怀抱美好的愿望,
不害怕失望和受伤。
其实我多想被你轻触,
听听你说一些暖心的芬芳。
如果你愿意,
靠近我可好?
感谢耐心看完,有任何想说的,请留言评论给我吧!
我是鲁莽书生,一个没有任何有逼格头衔的小渣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