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娱乐圈
为什么说“在百万英雄类问答游戏里学知识”是个伪命题?

为什么说“在百万英雄类问答游戏里学知识”是个伪命题?

作者: 龙昌宝 | 来源:发表于2018-01-16 09:47 被阅读0次

    昨天发了一篇文章,几个同样玩答题的兄弟说,其实可以在这里面学一些知识,也还不错。

    文章发到知乎,虽然赞同的很多,但也有人说可以学些知识。

    那到底这些游戏可不可以学到知识呢?

    我觉得是不行的。

    这些游戏的问题有三种类型,白痴问题、常识问题和变态问题。

    白痴问题就是一些非常简单的,谁都知道的。类似于“中国的首都是哪里”这样的,或者“《双截棍》是谁唱的”这种娱乐信息,还有就是是赞助商打的广告,诱导你去下载这些广告的app。

    常识问题,就是各个学科的基本问题,比如数学(2的三次方除以3的余数)、地理(湖北与哪几个省接壤)、历史(玄武门之变杀死的是谁)等等问题。

    变态问题,就是一些冷知识,或者“西瓜视频有多少笔画”类的题目。

    白痴问题和变态问题对我们没有意义,大家所说的可以积累一些知识,也就是这些常识类的问题。

    但准确说,这也不算知识,顶多是知识点。

    真要学好学科的内容,你掌握这么一两个概念或者知识点有用吗?

    你必须要去进行长时间系统地学习,想想你自己的专业,是大学里四年,学习了各个相关的课程才够真正的掌握,否则你还不能叫学到了这门知识。

    因为你仅仅了解分散知识点的话,没有意义。能用来干嘛呢?

    大学专业的那么多知识点,高中的学科常识学了那么多,现在还记得几个?

    大学里我还会做高等数学,高中还会解三次方程,现在跟个文盲样都不会了。

    所以,知识点不是知识,我们不能说“一个知识”,应该说“一门知识”。

    我觉得知识也可以按照它的用途,分为这样几类:

    第一是脸蛋型知识,就是分散的知识点,只能用来装饰,是聊天的素材,是让你和别人闲聊时可以接上别人的话,这种知识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是可有可无。学得好,能多说几句,学得不好,也无所谓。

    第二是双手型知识,是能够拿来挣钱吃饭的本领,是一种熟练的技能、系统的知识。是必须要全面掌握的。也就是我们自己学的专业学科。

    第三是肚子型知识,是技能型的提高和补充。是其他领域的能力或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见解,能触类旁通。罗振宇讲的U盘人才,就是说技能越多,能够适应的环境、能够处理的问题就越多。

    第四是头脑型知识,或者叫灵魂性知识。这个知识可能不是具体操作性技能,但是它会提升你的气质和品味,升华你的人格,哲学、历史等就是这类。

    总的来说,要先学好双手型知识,挣钱吃饭,进而不断的触类旁通,去学更多的肚子型知识让适应能力更强,接着积累头脑型的知识,提升素养,让你整个人更有魅力,最后才是脸蛋型的知识,作为乐趣或谈资。

    如何学好知识呢?

    读书怪才李源讲过他学习的方法。

    李源是罗辑思维最早的知识策划人,学习能力超强,曾经是历史专业期刊本科生刊文的第一人,他研究生的第一次课发现老师的讨论文章就是他本科发表的论文。逻辑思维的长篇视频都是他的策划,节目影响巨大。可以说是个超级大牛了。

    他分享的这个方法叫二八法则

    先投入80%的时间,快速掌握一门课程最重要的20%,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拿下80%。这样同样的100%的时间,就可以被分成5份,你的效率也会比别人高出4倍。

    我觉得他的这个方法还是很有效的,比如最近参加了几次年会分享,各位业界大咖用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系统认知,不断刷新我的头脑,这种系统掌握,比答一个题记住一个知识点有效的多。

    也正是李源的这种系统梳理和分享,成就了《得到》的知识付费江湖第一把交椅,后来的很多拆书说书、收费社群,都是类似性质。

    我也花69块钱买了李源一个课程《听读书怪才讲名人传记》,既能了解各位名人的生平,学习牛人处事方法和态度,还能学习李源钻研一个主题的高效方法。

    分享个课程海报,可以看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说“在百万英雄类问答游戏里学知识”是个伪命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uj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