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对于这个特别的日子,为人子女的我显得冷淡,不像母亲节,大家会对妈妈有言语和行动上的表达。
一想起父亲,我的心很冷淡和困惑,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跟他说话,仿佛越了解父亲,越没办法跟父亲说话。
因为从小,我们做的事说的话,必须依照父亲的标准和规范,我们不能真实做自己,不然会得到严厉的批评,好像错的都是我们,我们必须扭曲自我去迎合外在的标准。
记得小时候,我跟妈妈的关系比较淡漠,妈妈脾气很大,很忙碌,一脸厉气,让人生畏。爸爸相对温和一点,我们喜欢跟爸爸亲近,觉得至少有个人能依靠,后来却发现只有符合爸爸的要求,考取好成绩,乖巧听话才能得到爸爸的关注,不然爸爸会对你置之不理,这让我诚惶诚恐,好像爸爸很疼我们,又感觉不到踏实感,心里茫然若失。
一直等到我出社会工作,和爸爸拉开更远的距离去看他,才明白搁在我跟爸爸之间的膜——叫做“面子”。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可以把脏水泼在妈妈身上:妈妈不孝顺婆婆,妈妈心胸狭窄,妈妈脾气暴躁,妈妈自私自利。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不会拒绝外人的要求,即使牺牲家里人的利益也要先管好外人的事。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在家里遇到困难时,选择不管不顾,责任全丢给妈妈,在外用钱守住男人的自尊。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容不得别人的提醒,说他一句不是,他自认为自己安排的事情是完美无缺的,一错再错只为证明他的对。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总说别人过得好是他的功德,是他在积德;家人患病出意外却说“一切顺其自然”转身就走。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希望子女能有出息,要钱要物让他在人前有光彩;当我们发生意外时,他不想知道,更不希望我们回家。
为了他的名声和面子,爸爸为了别人几句夸奖认可,大方为别人买单;在家人有困难时,几块钱都要和家人计较。
慢慢的,我们过得好变得沉默起来,不想和爸爸说了,我们害怕爸爸会剥夺我们拥有的一切去为自己挣面子,损害我们的利益,从信任爸爸,到提防爸爸,我的心情悲凉而失望。
父亲年老了,他认为自己一辈子在做好人好事,可是那些得到过他帮助的人最后在背后嘲笑他,否认了他的付出和帮助。
他想对妻儿好,却发现彼此之间无话可说,没有了信任,爸爸要对我们太好反倒让我们无所适从,抵触抗拒。
其实我知道这是一种代际遗传模式,父亲的妈妈,也就是我的奶奶,她是一个极度重视金钱和面子的人,哪怕让自家人“活受罪”,也要在人前摆出一副“显贵”的模样。
奶奶的几个子女,跟奶奶的关系是淡漠回避的,不愿意跟奶奶交流,大家不能敞开心扉说心里话,只能如同陌生人一样说场面话捧场话,年老心里怕寂寞,越希望子女的陪伴,越彼此别扭。
曾经我一度想改变爸爸,妄想放弃自己来威胁他,折腾了几年终于放弃了,我没有能耐去改变一个人自小就形成的内在模式,我活得太累了太苦了,唯一能做出改变的是我自己。
在网上看到一段话:
打破父母偏见的最好方式,是超越父母;
摒弃父母狭隘的最好姿态,是活得富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