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年那些事儿

过年那些事儿

作者: 朱朱恒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16:54 被阅读5次

正月初一

早起

有的人认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所以要早起。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

春节习俗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便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初八不打谷的风俗。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这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团圆饭

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关文章

  • 过年那些事儿(三)

    过年那些事儿(三) 衣装 ――竹...

  • 过年那些事儿

    记得小时候,到了腊月26那几天,心里便暗暗激动,仿佛一年里都在等待除夕的到来,人们的采买布置都透露着雀跃。 大年三...

  • 过年那些事儿

    万物始颂,新年伊始,今年的大年初一已过立春一旬,乍暖还寒,冷空气在新年大吉中送出了苍劲一击。 一...

  • 过年那些事儿

    文/龙秀 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新春的爆竹,犹如一声响亮的集结的号角,吹起了人们心中无限的激情,让...

  • 过年那些事儿

    <聚会篇> A:嗨,好久不见啊!工作还是念书呀? B:哎,还在念书,没意思的很,你呢? A:念书好啊,不像我们,这...

  • 过年那些事儿

    每到过年,就有些事儿比较麻烦,这些麻烦事儿有很多的来源,我总结了一下。一般来自,亲戚,亲戚家的娃,朋友,朋友的女朋...

  • 过年那些事儿

    过几天就过年了,朋友圈、知乎上已经出现了应对各种三姑六婆逼问的应对锦囊了,以前我觉得26岁已经很老了,老到...

  • 过年那些事儿

    1.贴春联 过年的习俗当然少不了贴春联了。今年我们家搬新房子了,爷爷在门前贴上了漂亮的春联和福子,我发现福子是倒过...

  • 过年那些事儿

    提到过年,有的人想到的是鞭炮;有的人想到的是春晚;有的人想到的是年夜饭、压岁钱、春联…… 但是我却认为,过年最重要...

  • 过年那些事儿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提到春节,我就特别兴奋,因为过年时会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吃许多好吃的东西,这令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年那些事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vd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