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戏子当道,伶人误国”,戏子为什么难登大雅之堂。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和讲究名分的社会。魏晋南北朝以后官修史书从社会地位上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三教九流”,从职业身份上将人们区分为“三六九等”。所谓“三教”就是儒、释、道。“九流”尽管历来说法不一,但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一流帝王相、二流官军将、三流绅贾商、四流派教帮、五流工塾匠、六流医地农、七流巫乞奴、八流盗骗抢、九流耍艺娼。
我们熟知的戏曲演员古时候人们称为"戏子",就属于下九流的行业。魏晋时艺人又被称为优伶,优就是俳优,有调戏的意味;伶是指乐工,优伶二字含有轻薄之意。无论是魏晋时的优伶,还是唐代的戏子。在古代从事表演人员、婢女、娼妓、乞丐、恶棍、剃头师傅、当铺从业人员、灶头厨师、澡堂从业人员、木匠等人员共同称作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他们处于社会金字塔的最底层,被视为贱民。戏子在古代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是专门供达官贵人娱乐消遣之用,不准他们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同军、民、商、灶四民为“良家”的通婚,甚至连衣着乘坐都有所限制。
古代中国实行“官本位”,历朝历代倡导以农为本、以稼穑为先,戏子远离农耕在“士农工商”四个主要阶层中一个也不占,不懂农事不事生产,他们被官府视为不务正业的贱民。其次,戏子这种职业存在有许多悖纲常伦理的地方。戏子们常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无法在家孝敬父母伺候长辈,尤其是女子在戏台上抛头露面,男子根据表演需要还得经常男扮女装。原本母子关系在戏里可能变成了夫妻关系,无疑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相抵触相违背。
清末时期女人是不能看戏曲表演,演戏的也是男人。大部分演员都是穷苦出身,只能靠演出维持生计。旧社会人们轻视戏曲艺术,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后来新思想的传入。女性的地位提高,戏班中有了女性艺人,观众里也有了女性的身影。民间素有"婊子无情,戏子无义"。说的就是对旧社会的戏子只重金钱不重情义的品性,对旧社会戏子评价也如妓女一般,因此这些无情无义的职业就被列为“下九流”。娼妓与戏子并列虽然同为下九流,但娼妓尚有从良的机会,而戏子终身难以摆脱,由此更可看出戏子在中国古代是非常不受待见的。旧社会的许多艺人背后都是有富绅、官僚的支持。戏台上表演是戏子的本职,而下了戏台众多戏子却不得不像“娼妓”一样谄媚逢迎达官贵人,既卖唱又卖笑,尤其是许多女艺人跟这些人更是不清不楚。
旧社会的戏子,有的逛妓院,有的吸鸦片……等不良嗜好。清朝时期吸鸦片之风颇盛,如谭鑫培、汪菊仙、马连良都颇爱吸食鸦片。有些人甚至为一口鸦片放弃了自己的气节。但是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人的努力,如今戏曲已经摒弃糟粕成为国粹,戏曲艺人的地位也上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