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加入简书那会儿,我是自我封闭的,不乐于跟人交流,心想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我便把握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手,刻意练习就好了呗。
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是不屑去做点赞和评论、回关这样的事情,更别提那些个计算复杂的钻和贝,觉得这些都是俗事凡夫,特别没劲,特别功利,是和我纯洁无暇的文学梦想相违背的,离得越远越好。
最近,一个偶然契机让我感受到了为别人点赞(鼓掌)的好处。
现在我每天的习惯是写文章前,先打开好友的关注列表,去看看他(她)昨天写了什么好故事,又遇到了什么好玩的事,打个不恰当的对方,有点像是皇上上早朝批阅众臣的奏折那般尽心尽力。看过的,用点赞表示我来过,我关心他(她),有共鸣的,会随手写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并不期待任何人的任何形式的反馈,我只是做了自己乐意做的事。
以上的话,是不是让我看起来道德很高尚,我绝无意标榜,也不想做道德标兵,是我真正体悟到了简书对我们每个写作者的意义。
加入简书最初的一个月,我都在思考一串问题。
简书究竟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如果只是写作,我在自己日记本上,笔记本上不能写吗?如果只是为了公开写作,我在公众号不能自己写吗?
我们这群人为什么会聚在一起?
最后我得到一个答案,如果我们不能抱团取暖,那么就不需要简书。
再来说说,给别人点赞和评论究竟对我们自己究竟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1.读别人的文章,可以启发你的写作灵感。
比如今天我在一位简友的文章看到她引用的一首诗:流年太过骄横,野蛮地夺走了时间,却把回忆落下,仓促捡起回忆,莫名的伤感刺痛全身。这首诗仿佛像一只手指拨动了我的心弦,让我闪电般想到了一段深远的往事,和流年有关,有着刺痛全身的伤感。我第一时间把这首诗,这种感受,这件事记录下来。
我们每一个都有认知上的盲区,意识当中只有自己知道的那点事,只有头顶那一小片天空,所以我们才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一万个人交流分享。
说到阅读,当我们选书的时候,下意识总会选那几类书,就像我们的衣柜里有十几条牛仔裤,还会再买,而想不起来去买点别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缺什么。所以总在重复购买,总在一个小小的圈子里打转,写自己的那点小情绪,小故事。
交流和分享可以解决这个圈子的问题,简书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个圈子。
你可能觉得初学者的文笔不好,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的。相当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让他感动的瞬间,这种分享其实是非常可贵的,和文笔无关。当我们没有灵感,没有写作方向,没有素材,去简友那里坐坐,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
罗素说过,参差不齐,是幸福之源,这个世界的魅力就在于各不相同,而作为未来作家的我们是否应该走出自己的世界,去拥抱一个新的世界,就如黄青海老师在无戒学堂上说的一样,我们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阅读,这个阅读也包括简友的文章。
2.读别人的文章,了解别人的问题,可以有助于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都是初级写作者,目标大同小异,层次有些许不同,但是我们面对的很多问题都是共同的,别人遇到的,我必遇到;别人遭受的,我必遭受。
这样的话,看别人如何解决他的问题的同时,我们就在着手解决自己的问题。
作为写作初期的学习者,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静不下心来看书,看了也记不住,没有时间写作,没有东西可以写,不知道怎么写等等,这样问题大家每天都在遇到,都在自己摸索,摸着石头过河,都在孤身作战,看起来确实很孤勇,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在废墟上建造我们的城邦”,来简书了,我们不该还是一个人孤身作战,我们应该携手并进。
因此,我的简书时光系列文章刻意记录下来自己一路走来的路,它虽然不一定正确,也对别人不一定适用,我保证我是真诚的,我思考过,尝试过,然后把分享出来,如果有人能够看到,他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最好,至少他知道我和他一样,他并不孤单。
这些分享里,就有我如何从原创一段话开始,再到100个字,最后到每天日更1000字的亲身经历。后续我还会不断写下去。
综上所述,读别人的文章,不但能让我们看到写作者的多姿多样,也能帮助我们解决自己的问题,最重要的事,你的一个小小善举就会鼓励一个陌生人,让他升起自信,继续走下去。
群狼活,独狼死。
这是《权利的游戏》的经典台词,作为文章结尾,也送给大家。
有不同意见,欢迎拍砖。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54306/627a807f18c4eae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