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学习的年纪接触的东西多,现在上班工作了,转来转去接触到的都是那几个人,见识也越来越局限。
和侄女住在一起,每天有限的时间里,观察她的成长,就成为除了侍弄花草以外,最有意思的事情啦!
说起来,侄女在独立的路上走得很难,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好。被父亲阻止高考,被宠溺得吃成了一个胖子,现在快毕业了,自己想做的和父母安排的大相径庭,反抗无力又无力说服父母,在夹缝里天天生闷气。既不安心走父母安排的路,又不能坚定强大自己想走的路。
侄女的烦躁,是对自己走的路的不坚定、不自信……是对父母的安排不甘心、不认命……
她自己想创业,想做汉服设计、或者汉文化周边、又或者奶茶店老板。有想法是好事,可是跟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她也只有一个热切而美好的想法。如果,她有访问过创业成功者,从他们那里学习过经验,就应该知道,创业不是靠一腔热血。它还要做许多背后的工作:外在的设计,受众与商品的黏性调研,销售方案;内在的员工管理、资金周转、原料包装物等的上游链商家的联系等等。对这些全无半点了解,想创业只能是拿父母的钱去买经验,这也是她底气最不足的地方了吧。
父母的安排。表姐与姐夫这般安排她的人生,肯定有他们的考虑,从他们的角度来看,那就是孩子最好的路。可惜的是,侄女依然没有耐心和哪怕一点点的睿智,去了解父母的想法。她觉得那就是道德绑架,想让子女执行父母意愿的做法。对父母的生存智慧弃若敝履,只能错过了从父母角度看世界、听他们分析时局的机会。甚至,父母主动提起,也要塞住耳朵,大嚷着我不听不听。
我看着迷茫、挣扎的侄女,没有选择去开导,因为长辈总想着让小辈们少受挫、少受磨,可我太清楚了,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并不会因为父母的庇护,而少踩一个坑,少行差踏错。相反,因为长辈们的过分保护,导致小辈们失去辨别危险的敏锐,更没有化危为安的能力。只能在与外界接触的一件件事情中,被社会里的其他强者捶打,在这种捶打中成长起来。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有没有得选……
我偶尔会冒出一两句话,提点一下她。若她听得明白会和我讨论,甚至和我进行深度的交流。但很遗憾,一次也没有。所以,我也就自当惜字如金。
我想起了《知否》里面的一个场景:小公爷被太后利用,在家里集结了许多权贵大人,欲要上书参奏皇帝尊亲舒王为父一事,郡主娘娘和老公爷阻扰不得。宾客走后,老公爷知道大势已去,说道:“有许多的经验、许多的教训,你就是仔仔细细地说给孩子们听了。他们就算孝顺,一字一句地背了下来,他们也还是,不一定能弄明白。终究,是要让他们自己走出去、闯出去,摔了跟头,尝到了甜头,夜半、坐下来,静思所得所失,回想起今天的话,他们才会明白呀。让他去吧……”
我知道这种夹缝里的难受,因为我也是从那个缝里挤出来的。所以,对于侄女的犹豫徘徊,我就只能陪着,陪着笑陪着哭,至于她的路是摔了跟头,还是尝到了甜头,让她自己去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