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循着古人的足迹看运城(一)

循着古人的足迹看运城(一)

作者: cup荆棘鸟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01:07 被阅读0次

    运城,古称“河东”,位于晋南,隔黄河远眺陕西、河南,北望吕梁、东依中条山,自古以来就以“盐运之城”而闻名遐迩。这块宝地可以称得上“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人才辈出。有著名的后稷、嫘祖、风后、司马光、柳宗元、王维、王勃、关汉卿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在民间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就是关公了。顺着这些名人的足迹进行探访,不仅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平,还能够更深一步地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

    关公故里——“解州关帝庙”

    因为关公一生忠义,他在民间的名气最大,纵观大江南北,海内海外的华人,不论是读书的、演艺的、还是经商的,历史上都要奉关公为保护神。关羽,字云长,生于东汉末年,在乱世中追随刘备创立了蜀汉基业。熟悉《三国演义》的人对关公一生忠义、勇猛的故事自然能够如数家珍。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优秀品质,不仅在民间形成了对关公的信仰,在官方也是在大力崇奉关公。经过历代帝王的对其“忠君爱国”美德的推崇和敕封,形成了“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发展过程,关羽最终被奉为“圣人”。而这个圣人的出生地是河东郡解(hai)县,也就是今天的运城的解州。

    在解州有着全国最大的关帝庙,堪称“武庙之祖”,正如曲阜有全国最大的孔庙是一个道理,家乡人总要把出自自己这里的圣人进行最大程度的宣扬。循着关公的大名,我的运城之行的第一站当然是解州。

    解州关帝庙

    这座庙宇建于陈末、隋初,经历代修缮重建,规模宏大,保存了明清以来诸多帝王的题记匾额,精美绝伦。特别是传说当初关公夜读《春秋》的春秋楼的建筑更是精妙绝伦。

    庙宇主体采用了中轴对称、宫殿式建筑的建筑格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等主要建筑。单从端门、午门的这些仅存在于皇家建筑中的名称上看,关帝庙的规制是很高的。在主体庙宇的两侧和前方分布着鼓楼、胡公祠。结义园、君子亭、御花园等近百间古建筑群落。

    烧制于明宣德年间的四龙壁距今已有560多年历史,与大同、北京的九龙壁不同,解州关帝庙建四龙壁是由于关羽死后才被封为帝王,与一般的真龙天子应有所差别。门前有由三支铁柱组成的“门当”,寓意“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再高级别的官员到了这里也要步行进庙。

    四龙壁全貌 四龙壁局部 关帝庙山门及门前的门档

    御书楼有历代皇帝的御笔题记,这个楼宇除了它精美的飞檐斗拱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八卦斗拱”,斗拱下放置御题匾额“圣神文武”(出自 《书·大禹谟》)。

    御书楼 御书楼内八卦藻井 御书楼“圣神文武”匾额

    穿过了御书楼就是崇宁殿,这座大殿建筑年代不详,据称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因此,得名“崇宁殿”。大殿周围有望柱69根,精美雕刻的栏板62块,盘龙石柱26根。帝王相关公宝像端坐大殿,神情庄严,令人肃然起敬。“神勇”(乾隆钦定),“万世人极”(咸丰御笔),“义炳乾坤”(康熙御书)的匾额悬挂于大殿内外。

    崇宁殿一角 崇宁殿回廊及石雕龙柱 崇宁殿内帝王相关帝像

    中轴线最末端的建筑是关帝庙建筑群中的重中之重——“春秋楼”(又名“麟经阁”),这座建筑因关羽读春秋而得名。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重檐歇山建筑,上下两层回廊环绕,可以凭栏远眺。最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外檐的“悬梁吊柱”,这种力学支撑的梁柱十分别致、奇特,是现存的古建筑中的孤例。精巧的“悬梁吊柱”结合繁复的飞檐斗拱、剔刻雕花、木质隔扇,琉璃覆瓦,给人美轮美奂的深刻印象。

    春秋楼前慈禧题“气肃千秋”牌楼 美轮美奂的春秋楼 春秋楼三绝之一——悬梁吊柱 春秋楼三绝之二——倒悬藻井

    春秋楼第三绝是“刻板初秋”,可惜不对外展示。

    “圣人”、“大帝”、“真君”这些响亮的称号凝聚了关公文化的真谛——忠、义、仁、勇,融合了中国特有的儒、释、道结合的文化现象,团结着海内外的中华儿女,千古传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循着古人的足迹看运城(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gd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