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5岁以后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喜欢说“我不行”?

35岁以后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喜欢说“我不行”?

作者: 徐亿亿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23:44 被阅读0次

    前天老板找我聊了聊,他建议我利用空余时间在视频号上做一些职场方面的内容,我脑子里闪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行。

    回首过去30多年的生命旅程,“我不行”这句话好像魔咒一般一直伴随着我。

    最近在看施琪嘉教授的《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说实话,这是第一本我能够耐心读下去的有关心理学的书。之前也看了不少,但总是觉得晦涩难懂。而这本书我在阅读时,就相对流畅一点。施琪嘉教授写的还是相当接地气的。

    里面总是有一些感同身受的案例,无论是我的父母教育我,还是我在教育我的小孩时总会出现相似的语言或者行为。

    就比如其中有个章节介绍:有一些孩子经常会说“我不行”。这章让我很有触动的原因是,我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现在想想,我从小到大好像都喜欢说这句话:我不行。这句话围绕了我30多年,在30岁之后,随着阅历的积累,出现的次数会相对少了一点。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就是一个人一生所受的种种困扰,大都来自于童年或者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创伤。那“我不行”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一、“我不行”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1、父母总是贬低和训斥孩子

    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中,就提到:对于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来说,“我不行”来自父母的贬低,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

    对照来看,我小时候,也挨过父母的揍,但只是偶尔。我的原生家庭相对简单,经济条件不算好,不过父母对我基本是有求必应,或者有的时候我还没要求呢,他们就给我准备好了。

    可是,我妈有句口头禅:你看看人家小娟.......你看看人家小红......小娟和小红是我的发小。这两句话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就是人家的孩子好像永远都比她的孩子强。

    包括后来,到了结婚的年纪,我的小伙伴们都有娃了,我妈还是会说:你看看人家,孩子都有了......等我结婚生孩子了,我妈又说:你看看人家,都生二胎了......

    当然,在这个世界上,我妈对我的爱无人能比。可她无意识的一句话,对我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影响,她至今都不知道。而我妈妈是小学文化。

    再来看看大学文化的我,我是怎么教育小孩的呢?好像并没有比我妈好多少,不光是我,孩子爸爸,孩子爷爷奶奶对于我家孩子的教育,也总是喜欢说:你看看人家皮皮,你看看楼下的小胖哥哥,他们怎么样怎么样,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的呢?你看看你的表哥都是自己吃饭的?......这样的话我们几乎每天都他说。

    我记得有一天,孩子爷爷奶奶带着孩子在楼下玩,那边还有其他三个小朋友。我是后去的,我到了那边,发现我家孩子在大声尖叫,然后要么躺在地上,要么就撞向他的爷爷奶奶。奶奶显然很生气,再看看其他的孩子有的在那背诵古诗,有的自己在那乖乖地玩。当时我家孩子在他们当中就是个另类。

    奶奶大声训斥了孩子(这一点我很能理解,因为我当时是后去的,算是局外人,要是我在场,估计会和奶奶一样的行为),然后奶奶说这个孩子一点也不听话,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很少说话的爷爷坐在一旁也说:你看你,这么调皮,人家会背古诗,你会背吗?你就知道吵闹......听了爷爷奶奶的指责,我家孩子闹得更厉害了,像发疯了一样,行为更是激烈了,尖叫声也越来越大。

    我看到这种情形,突然想哭。我发现今天我作为一个局外人才看清楚,我们原来是这样贬低孩子、教训孩子的。而我曾经也是爷爷奶奶当中的一员。

    我当时心里真的是太难受了。孩子3周岁,他的语言词汇量还不完善,可能当时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心情,他就尖叫、躺在地上,通过行为来抗拒大人对他的训斥和贬低。

    施琪嘉教授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有的小孩,平时成绩很好,小考试考得也很好,一到大考就不行。他的妈妈在生活上将他照顾得很好,给他变着花样做好吃的,对他的陪伴也足够多,但是有一点特别不好的就是对他有特别多的训斥和贬低。比如,她总是喜欢说:“你怎么又做错了?”“你怎么总是不努力?”“你看隔壁小明就比你强。”这个孩子在父母那里几乎听不到赞美之词,也得不到欣赏的眼光。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森讲过一句很重要的话:孩子会在妈妈(父母)注视自己的喜悦眼光中看到自己。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看到父母亲特别喜欢自己,而且发自内心地喜欢,那么它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孩子的自我价值。

    2、父母将自身的阴影投射给孩子

    父母就像镜子一样,但是有时它并没有照出孩子的价值,反而照出了父母的阴影;父母把自己的阴影投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

    不难发现,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人:明明长得很漂亮,可是她却觉得自己一点儿不漂亮,甚至还要通过整容来改变自己,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最近人设轰然倒塌的郑爽。

    郑爽在整容前也是清新可爱,超级水灵的,可是她却选择整容,整容的原因也就是不自信。之后网上爆出她原生家庭的一些情况,她的妈妈从小有一个演员梦,由于自己没有实现,就把梦想寄托在郑爽身上。而郑爽从小就生活在妈妈这种严厉的管教之下。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特别高,他们总是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对孩子特别严苛。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即使长得再漂亮,他也不觉得自己漂亮,即使成绩再好,他也不觉得自己好。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会形成自卑的人格。

    一个觉得自己不行的孩子,往往就是在这种严苛的教育、贬低的教育、不夸奖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

    二、如何避免养出“我不行”的孩子

    1、不要对孩子说负性的话

    父母要避免给孩子负性的评价。不要说类似这样的话:“你总是这个样子”“你肯定不会变成什么样子”“如果知道你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当初还不如不生了......”

    有的父母情绪上来了,总是会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我也不例外。

    这类话等于给孩子的整个人生打上了灰暗的底色,他一生就活在这些话的阴影里,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自己是多么的糟糕。现在想想还是细思极恐的。

    2、父母应该多鼓励、支持和夸奖孩子

    有人会问,如果我经常夸奖孩子,会不会滋长他被溺爱的感觉,养成他傲慢的性格呢?

    施琪嘉教授在书中说: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与孩子很多鼓励、支持和夸奖不叫溺爱,这就是孩子真实的需求。

    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需要一个对他来说是相对友好的生长环境,他可以在这个环境里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因为孩子内心的恐惧、对事情的不理解、对自己的焦虑是无法自行排解的,所以他必须投射出去。父母就是这些情绪的接受体。他们把孩子的恐惧、糟糕的情绪吸收后,还回去的是支持、鼓励、欣赏和爱意,对于这些孩子是能够感觉到的。

    孩子在五六岁之前就具有自我意识感,觉得自己是足够好的,是足够漂亮的,他们能够得到父母的夸奖,而且他们的夸奖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当六七岁以后,这种孩子在社会中遭遇挫折的时候,他的自信心才不容易被外部挫折击垮。

    所以,施琪嘉教授说:我们鼓励的教育和现实中某些专家主张的挫折教育其实不矛盾。如果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比如五六岁以前,父母给他的鼓励多于贬低,那么在上小学以后,这个孩子即使受到贬低和挫折,他也有耐受挫折的能力。

    3、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

    书中还提到这么个概念:对孩子特别严苛的父母要追溯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中,自己是不是曾经被自己的父母羞辱过,所以在潜意识中,甚至是有意识地以同样的方式羞辱自己的孩子。

    有的父母内心对孩子是满意的,可是夸人的话总是说不出口,孩子就认为父母对我不满意。

    有的父母内心隐含着一种嫉妒心理,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被父母夸奖过,那么他们就很吝啬对孩子进行夸奖。

    因此,在了解“我不行”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之后,将彻底告别“我不行”,对自己不再进行否定,而对自己的孩子不再进行贬低和羞辱,让自己和孩子都能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下生活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5岁以后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喜欢说“我不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nh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