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描写浓烈的希望
就必须先描写深层的黑暗
人生亦是如此
希望听到最后的你
能积极的活着
这是一个压抑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上终」的小镇

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自杀圣地」上终 上终 在那上面终结,可能也是由于名字的原因很多自杀者都慕名而来。每个要去悬崖自杀的人自杀之前都会去一家叫做千代的女人开的小卖部(算是自杀圈里网红店)在她家买一瓶牛奶一个面包算是最后的「晚餐」。吃完再纵身跳下悬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牛奶和面包在这部片里含义相当两极化,对于自杀者来说它是死亡的象征,而对于两个人来说它是生的希望。我们先来说说那两个人中的一个,本片的主角
————千代
自杀给这个小镇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使得镇上每个人都压抑得离自杀也就一步之遥了,主角千代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整天很丧的她也是自杀的受害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自杀了(这从片头一个男子跳下悬崖和后面千代的弟弟芳雄口中得知。)可是千代的丧仅仅是因为小时候父亲的自杀吗?仔细一想日常丧的大部分原因应该都来自于面包。她是一个很黯淡的人,面包给了她希望每天前进的动力而大部分人却拿它来「自杀」,这是有多讽刺?这样的设定任谁都开心不起来势必导致她扭曲的性格,这从后面与每个来店里买面包的客人的对话里就看得出。怂恿她们去自杀甚至说面包是有毒的,你们不就想死吗?那快去死吧。但是这里有个意外如此丧的她竟然还救了一个人
————与千代同病相怜的送牛奶小哥奥田君

奥田君有个特点,喜欢翘屁股(哈哈 这个不是重点)明眼人都看得出奥田君智力有问题,没法对话只会说一个不像日语的单词(まいだり罗马音maidari)总傻乎乎的笑,这个摆奶瓶的镜头堪称全片最长的长镜头告诉观众嗯这位哥智力急需充值。和千代的面包一样,牛奶则是他生活的全部。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没法活了就是什么都不想做了没有任何的寄托才去自杀。可能是受到地方的影响(这里可以理解为上终就是一个被自杀诅咒的小镇)奥田君也一度去悬崖尝试自杀

这里有个细节千代在劝导奥田君的时候起初说了一句不要去然后就不断地喊那句(maidari)在之前的内容中字幕给出的是送牛奶的意思而在悬崖边千代再次喊起这个词后字幕给出的却是不要去

这里有很大错误吗?其实也没有,送牛奶是奥田君活着的一个巨大动机这时候用这个词劝导他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果然(maidari)也起到了作用,千代扑倒了奥田君(这里有些辣眼睛省略100字...)

救下奥田君的千代两人回到了小镇上送走奥田君后巴士司机忽然从车旁走了出来。

————小镇的死亡运输员巴士司机(电影里好像没有提到他的名字)
到上终这个地方应该只有这一班巴士来去都是他一个人开的,本来坐的人就很少所以谁回去了谁没回去很容易察觉只要有人第二天没回去他都会睡不好,这会是有一对妹子来上终只是问了司机路但并没有坐车而是自己走上来的理由吗?然而最近有妹子来上终第二天回去了,这件开心的事连着奥田君的获救一下子把片子阴霾的气氛扫去忽然间看到了希望。
与此同时千代的弟弟芳雄则是另一条故事线生活在大城市里
————芳雄
芳雄是个落魄潦倒的社长,睡在一堆垃圾的办公室里一堆人欠他钱他欠一堆人钱,欠他钱的人有的自杀了有的就是老赖怎么都不肯还「bad debts」他也曾想过自杀但还是终究没有跳,在酒吧里遇见了喜欢的女人沙因,还去了沙因家里做客沙因是个单亲妈妈有男人来家一起帮着打理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乍一看去loser的人生遇到了转机事情在渐渐变好,正打算通知姐姐自己遇到了喜欢的女人之时的他却发现沙因留下存折独自走了把「拖油瓶」拜托给了他,一个幸福的故事忽然直转而下(如果我站在沙因的角度来看一个单亲妈妈应该是很坚强的,在遇到了对他这么好的芳雄后接受芳雄是不二的选择于是两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但谁叫这部电影叫自杀者的面包店呢,所有剧情都指向丧的方向)片尾的时候沙因也来到了芳雄的老家上终准备自杀。这样的自杀事件就会永远一直这样循环下去吧?导演就是用这样又丧又残酷的现实给了观众一个很难过的结局。
自杀事件在日本社会相当普遍导演把镜头瞄向了这些边缘人,直指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示了一个内心脆弱的日本社会。其实自杀事件哪个国家都有,但是又有哪个国家会把它拍成电影给大家看?中岛美嘉有一首歌叫「曾经我也想一了百了」「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她的经历我就不在这赘述了,这首歌和电影一样他们都试图在负能量中找到活下去的正力量,大家把最负面的自己放到台面上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使彼此之间温柔以待互相搀扶着走下去。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社会充满着人性主义关怀吧。
后水一 2018/8/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