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
对奥义书所读不深,东方的著作的观点表述往往不是很清晰明了,需要抽丝剥茧地分析,并且有太多迷障。
世界有三重:名、色、业,即理念、现象和行为。
奥义书将一切空间、时间交织在一起,其实就是不辩空间和时间,将自我无限化,它的思辨处在一种意识状态中进行。
奥义书认为空是世界的根源,所有事物产生于空、回归于空,无产生有。并且主张生命不灭论,认为个体是生命的容器,当生命离去,个体死去,而生命本身不灭。这是将生命本身当作理念,即名论,还是当做物质实在?
奥义书对于原人的描述,不生不灭、自主永恒,无限无我,很类似西方对神的描述。这是(人的)目的吗?
以及关于伦理学,也是主张摈弃欲望、沉思真实、保持平静、获得幸福。与其说近似古希腊哲人的思想状态,倒更接近中国的道家理念,将无欲沉静的状态本身视作幸福,而不是以此为前提去积极地探索真理或创造人生价值。
奥古斯丁.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记述了他皈依上帝前对情欲、权势、荣华的追逐,挚爱的友人死后内心的悲痛欲绝,追求真理无果后的彷徨绝望以及顿悟的过程。皈依上帝后他便将全部最高的精神属性都归于上帝(奥古斯丁的至善论?),在忏悔录的后篇还论述了奥古斯丁对时间的观点。
在前篇有一个重要观点:爱恋可朽事物必然是不幸的,因为所爱之物注定灭亡,因此丧爱之痛在所难免。由此得出对人的爱恋是不可取的,从而推导出对上帝的爱。
阿奎那.政治选集
阿奎那同样认为人的天性是社会的和政治的,认为最接近自然的是最好的统治方法,他赞同君主专制。
阿奎那也认为美和善只有一个根源,而丑和恶则有多个根源。
阿奎那认为幸福是人的最完善的状态。如果将幸福界说为一切欲望的终极目的,那么前提是欲望是有限的。
阿奎那的美学观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一种模仿。
阿奎那认为理性是人类行为的第一原理,是理性使万物具有秩序。⥤这是否接近自然神论?
埃克哈特文集.
基督教著者如果同时是虔诚的信仰者,几乎是件糟糕的事情,因为他的著作里将是洋洋洒洒的对上帝的颂歌,将一切德性归于伟大的上帝,同时絮絮叨叨地劝说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祈求上帝拯救。以绝对的匍匐的仆人姿态,展现出来的与其说是仁爱,不如说是虚弱不堪的心灵状态。不进行思辨,只要求信仰,更像是一种呓语和想象。满篇皆是上帝,但不知道上帝究竟是什么?真正的哲人不畏惧生死、甚至敢于直面道德的反面,只追求真理、并不需要救赎。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受到了相当多的抨击,或许是因为他的著作是写给一个人看的,而却被全部人看到了。
《君主论》是对君主本人的一些建议,是从现实出发,而非立足于道德价值,因此对君主本人来说,《君主论》或许不是高尚的,但却并非没有实用。
马基雅维利并非完全不具备对道德品性的认知,只是他的大部分观点是基于现实利害,认为应该将道德理想和现实区分开来,不应该在现实生活中严格地遵守道德理想。如他认为当社会安稳、人们善良守信,那么我们便可以同样如此,反之亦然。即以善报善,以恶报恶,以义报义,以不义报不义,并不坚守自身道义准则,使自身在现实环境中受害,而是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而选择行为方式,以保全自身利益为第一准则,而道义则不必坚守。比如他认为当遵守信义将对己不利时,就应该且必须背信弃义。
简而言之,马基雅维利的生存观是相当狼性的,他并非反对道德,而是将现实利害当做第一性和唯一性进行考虑。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就是对这种生存观很好的体现。
他还认为君主并不需要真正具备良好的品质,但需装作具备那些良好品质,以便欺骗民众、利于统治,同时对所有人委以虚蛇、使人对自己捉摸不透,并且在必须时果断作恶。
因为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为人性本恶论,因此他认为君主受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加重要,因为人是忘恩负义、贪生怕死的。
由此,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如果施行,极有可能会演化为暴政,因为他对人民没有丝毫同情之心,要求君王尽量公正善良也只是为了统治的长久利益。他的政治论甚至可能是相当血腥的,因为他认为法律常常有所不足,需要诉诸于武力。
托马斯·莫尔
托马斯·莫尔认为至善是符合自然的生活,他主张德行和人道主义,在核心价值上属于斯多葛学派,即对自然本性的遵循。
他的《乌托邦》描述的是一个城镇规模的国家,分配平均、生活温饱、人民生活平静安宁,并不具备现实指导意义。
特别注明:此文为作者的读书笔记,部分内容摘录自原书,多数为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系列,部分著作作者阅读过多个译本,特此说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