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写作
前几天听完一场写作的分享,里面有几点启发了我
1,所有的阅读都是为了从书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或者启迪自己的人生,如果没有,那么再经典的书也不是一本值得读的书。
读书于我而言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不像分享者那样从10年前就开始了。我对于历史哲学一类也不大感兴趣,每次一翻开就是催眠的节奏。然而近几年开始读书量猛增,是因为自我成长的需求,关于管理,工作方法,人际关系,甚至画画,厨艺,育儿以及现在在学习的服饰穿搭。
因为这些都是跟自己相关的,可以拿来就用的,所以我读起来比较快也比较有激情。再加上去年参加了拆书帮,在读每一本书之前都要想好想从中学习到什么,以及学习后如果去做。所以目前的读书都是比较功利的。
目前暂时没有心情读散文小说之类。
从书中看到自己的人生,甚至改变自己的人生,这个是我读书的意义。
2,要了解一个人,就去读她的作品,因为作品里隐藏不住她的人生观以及生活的细节
像我以前读安妮的文字,流露出她对于生活细节的讲究。读辉哥的文字,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一直在学习成长并且不断思考的人。
如果你想跟某人有深交,先从读她的文字,看看你们是否对味吧。
3,写作可以先从模仿喜欢的作者的风格开始
比如,我最近读的都是致用类的书籍,听的文章也是比较贴近现实的,所以写出来的文章,也是那么的平实,简洁。主要是为了梳理思路的需求。
4,读经典的书籍,搭建基础的逻辑架构
经典的书籍我读的不够,目前大多读通俗易懂能够立刻运用的书籍,比如最近在运营一个群,有利用上下班地铁的时间读社群运营的书。
在书单的结构上会慢慢加入搭建底层逻辑的书。准备参考辉哥的书单。
5,阅读完整本书然后打乱顺序,按照自己的逻辑书写书评。
这一点是我没有办法做到的。我之前有很严重的完美主义,每本书一定要从第一页读完,全部读完然后罗列每一个可以启发我的点。这样才算读完了一本书。
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强度以及需要陪伴欢欢,精力受限。因而大多采取拆书的方式只读其中感兴趣的片段。比如最近利用这个方法读完了《见识》。
关于行动
色彩形象顾问的课程已经结束了。然而,我的行动不会停止。老师有说过当年跟她同期在上课的同学,只有她一个人坚持到了现在。其他人在学完后每个人都兴致高昂的开店,然而不多久就纷纷关闭然后转行。学完后的两个月是关键时期。
我有时候在想我是否一定要坚持,因为我花了1.5W去学习,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有改变形象的需求。因为,我也想让自己不畏惧年龄的老化,越来越美。所以,我要坚持下去。
我采取的行动是,开了一个线下的同频群。每月组织活动,而每次我都要分享我开发的穿搭的课件。这个是逼迫我用输出的方式倒逼输入。
我开始每天在朋友圈分享穿搭的知识;每天听完蒋勋的西洋美术史,都要在百度上找相关的图片和介绍文字用ZINE编辑好发到朋友圈。开始买了一系列的穿搭书籍,先发散吸收再整合成我要的内容。开始看时尚的杂志和公众号,吸取流行的元素:颜色,廓形,款式,及搭配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