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喵之心理话——什么是爱

喵之心理话——什么是爱

作者: 幸运的喵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24-07-01 14:35 被阅读0次

爱是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

只有自身能量满溢,溢出来的那部分,本质才是爱(表现方式千万种,嬉笑怒骂都有)。

自身能量欠缺,索取的那部分,本质都是控制。(表现方式千万种,嬉笑怒骂都有。)

所以用表现方式判断爱和不爱,没有答案。

比如,孩子周末早八点睡得好好的,父母一边口口声声说“我没干涉他,我允许啊,他睡到几点都行啊!”一边愤愤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摔碗碰盆。孩子被吵得辗转反侧。

比如,半夜十二点,父母把孩子从床上架起来,乐呵呵地举着生日蛋糕,晃着礼物,唱着生日歌,孩子一脸懵逼后又十分惊喜……

事件一里,孩子没早起,但完全没感受到爱和允许。这带着怨气的摔碗声,将成为他的负面回忆。(不要抬杠说什么正常家务声音就那么大,别说第六感敏锐的孩子,是个正常人就能感受到正常声音和带怨气声音的区别。)

事件二里,孩子被霍霍醒,但他感受到的是父母的用心安排。这一脸懵逼时许下的愿望,将成为他的有趣回忆。

任何表现方式,哪怕是极端的体罚,结果也有两种。有的孩子挨打后痛苦流涕,跪地忏悔。那不是孩子懂事。而是这个”罚“是爱满溢的表现。有的孩子挨打后咬牙切齿离家出走拉黑父母,那也不是孩子没良心叛逆,而是此时的”罚“是控制的表现。一句话,孩子的第六感只认发心,不执着于表现。你发心正,打孩子骂孩子,孩子都爱你。你发心不正,表扬孩子奖励孩子,孩子也能识别个中虚伪之处——有些事情,表面上没道理,极反常,但本质上合逻辑的很!(推荐曾奇峰的公众号,看他的精神分析;读武志红的《深度关系》,加上《道德经》的精读,这些都不难把握!)

再重复一遍:爱是如其所是,而不是如我所愿。只给树浇水施肥,不要给树搭架子上顶棚。李雪所谓:闭嘴给钱,是也。

PS:不要再说什么某某孩子是天生恶种,是来讨债的,也不要再说父母天生爱儿女,而儿女不管教就不知感恩。

孩子是无条件爱父母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情绪白纸(不是基因白纸,但是认知白纸),初始程序就是爱和通透,自带边界感。如果父母无为,孩子就会带着爱自治。(这一点,读过《道德经》的朋友会想到原文,有体会),如果父母控制,吸食,寄生,破坏践踏孩子的初始程序,孩子就渐渐没有爱和生命力了。不止不会共情和感恩,甚至有自我了断的风险。

而父母,这么大了,大部分早就不带初始程序了,而是被他们的父母破坏过的程序。所以并不是所有父母都爱孩子。他们的初始程序既然已经千疮百孔,那么生下来的孩子正好直接给自己当血包肉皮,用来不断修补自己的程序。所以说,为何家庭创伤会代际传递??因为父母拿孩子当血包肉皮。程序被这样破坏的孩子,长大之后继续用自己的孩子当血包肉皮,代代延续,直至绝户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喵之心理话——什么是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em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