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于璜碑》简介
《鲜于璜碑》,中国东汉重要碑刻,全称为“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立于延熹八年 (165)。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全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二部分。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长 1.2米,宽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碑首阳面中部为“凸”字形碑额,阳文篆书碑名。碑额两侧刻青龙、白虎额下为一直径11.3厘米的圆穿碑首阴面刻朱雀。这种以“四神”图象作为碑额装饰的现象,在汉碑中较罕见。
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总计 827字。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终官雁门太守。卒年81岁。碑阴铭文颂扬死者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碑阴记载的世系与碑阳有所不同,可能二者并非同一人撰写。
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对古代碑刻与书法发展史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方正古朴、醇厚沁人——临习《鲜于璜碑》有感 方正古朴、醇厚沁人——临习《鲜于璜碑》有感 方正古朴、醇厚沁人——临习《鲜于璜碑》有感二、《鲜于璜碑》的书风特征
《鲜于璜碑》书风古朴雄健,浑厚凝重。其用笔以方为主,方整内敛,遒劲端庄,浑厚有力,斩截爽利,如佩刀贯甲的大汉将军,颇具阳刚之壮美(尤其是碑阴)。其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法度谨严,含蓄沉着,紧凑匀称,点画灵动,浑朴苍劲。于法度之中洋溢着一种典雅恢宏之美(尤其是碑阳)。其章法竖成行,横成列,排列整齐又略显参差,其碑石有界格,每个字都靠界格的上沿,上齐下不齐,字的大小、长短不求一律,方扁兼用,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各尽其势,自由发挥。因而显得既严谨又不板滞,犹如列队严整的武士,雄强剽悍而又有礼法。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若愚不愚,似拙非拙。老子说:“最正直的好像弯曲的,最灵巧的好像笨拙的”。“正”不是呆板,大“正”中包含了大智、大巧。而大智、大巧又以愚、拙来反映。《鲜于璜碑》是大愚与大拙的集中体现。通过大愚与大拙体现出它的大智与大巧,处处显露着巧思与智慧。
如果说碑阳之刻更细腻、更完美,那么,碑阴则更显潇洒粗放,自然朴厚。通篇不加修饰,一以贯之,一气呵成。前人或称《乙瑛碑》为“汉隶之最”,或赞《礼器碑》为“汉人隶书第一”,今人评价《鲜于璜碑》的书法艺术地位,可谓上承秦汉,下启魏晋,在汉隶中独树一帜,古朴、雄壮、稚拙于一炉,堪称书兼众美。
《鲜于璜碑》的存在,丰富了汉碑的审美多样性。汉代碑刻中虽然与《鲜于璜碑》同一类型的作品占了汉碑相当数量,但与其它汉碑相比较就会发现它与众不同的独特审美价值。如同类的《张迁碑》《衡方碑》《孔宙碑》等等。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相对的自由与率性。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审美要求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鲜于璜碑》朴实率真,个性突出的独特风格刚好契合了时代的审美并成为汉碑审美的主流风格。
方正古朴、醇厚沁人——临习《鲜于璜碑》有感 方正古朴、醇厚沁人——临习《鲜于璜碑》有感 方正古朴、醇厚沁人——临习《鲜于璜碑》有感三、临帖感悟
书法即“抒发”,我们可以通过书法这种形式来找到一种情感的寄托,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鲜于璜碑》所传达出的方正、质朴、率真的艺术美深深的吸引了我,很契合我的心性。它的每一个笔画都很沉着,古朴,虽然少了一些漂逸和倜傥,但是多了一份实在和谦和。在临写的过程中,能体会到一种书写带给我的快乐,同时也是对自己性格的一种锤炼和再度升华。
《鲜于璜碑》方笔居多,魏碑也许继承了这其中的一些风格特征,或许通过临习这块碑帖可以为以后魏碑的学习打开一个方向。
四、临帖作业
临帖一 临帖二 临帖三 临帖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