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法挺多,也算是几件好事吧。
1.我终于能够开始读中国经典了。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关于读书的几个阶段。不好意思,我今天就写个大概,如果严谨一点就应该去找个出处。大概就是说:
1.看大众流行书,比如读者文摘,故事会,言情,武打之类,现在还有网络小说等。
2.经典名著类书籍。
3.历史,哲学类书籍
4.自成体系的读书
有的人一辈子都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如果想读史书但是又一直读不下去,没关系就一直读自己感兴趣的就可以了,读书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读下一阶段的书了。我当时还觉得挺有道理,还把它抄写了下来,今天要用的时候那个本子竟然找不到了。唉,素材积累归类没做好。
我一直想读一下经典传统文化,但是一直看不下去,陆陆续续书都快买全了,今天发现还有没拆封的放在书架上。
现在开始写字了,我就一天抄一点,看一点,有时把整本书都翻看一遍。当然这些四书五经的书其实内容字数不多的,读一遍很快,但是因为是古文不大能记住。我发现其实我们的文化里很多引用,解读这些书籍的,感觉现在读起来也不难。如果放在我小时候,或者青年时代很多都是不能理解的。
现在读完《礼记》抄写了学记部分,还有《大学》《中庸》。一边抄写一遍读读记记,有时间发还点微头条。有一天涨了30个粉丝,很出意外,原来有人会看这些分享,我就继续分享我的抄写。
2.读了那么多的育儿书,我还是觉得身教大于言教。
我看了很多现代的教育的书籍,其实很多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比如,《父母的语言》,《你就孩子最好的玩具》,《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正面管教》都号称是流行二三十年的教育书籍。可能美国人就是沟通能力比较强,总想通过良好的沟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是,很多人看了书,当时像打了鸡血一样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具体操作起来还是很失败。为什么呢?我觉得沟通能力这个东西一般人都是做的不好的,写书的这些作家本身就是沟通能力特别强的教育学家,所以写出来的道理都明白,实际操作很难学会。
我现在每天空了就在读书,写字,而不是躺着看手机。孩子自然也会对读书写字感兴趣。孩子感兴趣的时候,我就给她一支笔,一张纸,她也在旁边乱画一气,就这样我们一起写字玩。想起大女儿小时候,我每天逼她练字,她很痛苦的不想写,而我除了逼她练也没其它招,也没想过跟她一起写字。
我看《苏东坡传》里面说到,苏轼和苏辙为什么这么厉害,关键他俩有一个27岁醒悟了的老爹苏洵。苏洵到儿子出生后,突然醒悟开始发奋读书。所以苏轼苏辙的幼儿时期就是看着父亲在用功的读书写字,六岁就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了,还练就了一手好字。虽说天赋很重要,后天的影响也很大。
最近育儿书放一边,改看传统文化书籍,想找到适合中国的育儿经。
3.翻看了钱穆的《孔子与论语》,孔子说:“学不厌,教不倦而已。”这句话我现在能够明白一点孔子说的意思。
孔子就是“学不厌,教不倦”才成为一代圣人,他的这句话适合所有教育者。我如果想做一个好母亲,母亲也是一个教育者的存在,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孔子的这种精神?而我其实完全不具备这种精神。在这一点上要好好学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也应该有学不厌,教不倦的心态。我以前遇到问题就是大吼大叫,从来没有耐心一点的去教她。平时也没有有准备的去学一些教育的方法。多多学习,总是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的吧,有困难也要不厌倦的继续教下去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