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6-17

2018-06-17

作者: 祝振强 | 来源:发表于2018-06-17 16:29 被阅读0次

      “90后”没性生活了,你就还那么厉害?

        前不久,一篇题为《中国“90后”已经没有性生活了》的文章热传。文中言,接受相关调查的18岁至34岁的年轻人中,有43%的人从未有过性生活;未满30岁的人中,更有50%的人未尝试过约会。由此,“‘90后’没有性生活了”及其所承载的各种信息、所引申出的各种内涵,转瞬便昭告天下、广为人知。

        其实,“‘90后’如何如何”,这样的传播方式几成一种模式,甚或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一个能够预知并准确引发公众热议的窠臼。不是吗?一个时期以来,《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第一批“90后”的胃已经垮了》……此类文章连篇累牍,一次次风靡网络,让“90后”们一次次接受人们投去的狐疑的目光。

        无疑,这些对“90后”的言说,都暗含贬义和讥讽。并且,对“90后”隐私的调查与公开发布,还颇有那么一点令其无比尴尬、根本就无法解释的幸灾乐祸。这些文章的热传,固化了社会对于“90后”的整体印象——无能、冷漠、猥琐、早衰,总之就是消极负面、无可救药。

          “90后”最早的一批人,现今尚不满30岁。二十几岁,本是羽翼丰满、担纲社会的年龄段,本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形象。遗憾的是,他们却“不行了”、秃了、垮了,还出家了。这究竟是“90后”一代人的真实写照,还是社会上的一些人对“90后”形象的负面夸大渲染?这一切,又所从何来?

          当今“90后”及至“00后”这些人,成长于科技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他们的身上,自然不乏这个时代的印记。譬如,超脱、淡定、不执拗、见怪不怪,由于“宅”的时间过长而致过于关注自我内心以及对于社会事务缺乏足够的热情,等等。当戴上有色眼镜打量这一群体之时,加之这一群体身上确有有别于上一代的鲜明特色,则出现前述之“90后”整体形象的认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90后”尚处于成长阶段,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不能由此就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以现象代替本质。前述对“90后”的认定,忽视了成长的内涵,忽视了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忽视了生命个体及其代际间的不同。实则,换一个角度看,谁说上述言及“90后”的种种,不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优势?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活法,每一代人都难以摆脱时代的局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代际之间就有那么深的隔膜、不解,就那么水火不容。试问,战争年代火热的歌曲,现在不是照样能激荡起青春的心弦?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少儿玩的游戏以及流行的歌曲,现在不是照样在风行?

          从本质上说,代际的概念本身即值得商榷,所谓的代际冲突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代人,都要循序走过儿童阶段、青少年阶段、中年阶段以及老年阶段,哪个青年人、甚或中年人不是童心未泯?谁又能说外表垂垂老矣的人不是有着一颗青春的心?与其说一些人是在与包括“90后”在内的年轻人过不去,不如说其是在和自己较劲,是内心的纠结、扭曲的外化表现。

          应该看到,挑起代际冲突、夸大代际矛盾的,总是年龄偏大、相对衰老的一些人,总是这些人中对于年轻、青春敏感而又“羡慕嫉妒恨”的人。这些人由于自己的闭塞、落伍与不思进取,对于年轻人的一概盲目推崇、迷信,与对其看不惯、全盘否定并存,一个极端呼应另一个极端,致使在社会上人为出现了较严重的代际隔阂、冲突。

        前述“90后”出现了这情况、那情况,其实更像是一种设计——一种为了引发舆论关注、吸引眼球、制造话题,进而博取声名的设计。而这些舆论的源头,又多来自一些机构及自媒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机构及自媒体的浮躁。

          其实,“90后”“不行了”、秃了、垮了、出家了,扯不平我们自己早已如此的残酷现实,换不来大家彼此彼此、谁也别说谁、由此便可以相安无事的心理平衡。“比低”“比惨”、对积极进取及风华正茂拉扯嫉妒的不良风习,注定会伤害创造性与进取心,进而影响到社会光明的未来。

          面对诸如“‘90后’如何如何”的喧嚣,我们不能有意无意地敲边鼓、推波助澜,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正道。要让自己的身体年龄、心理年龄低于生理年龄,让自己永远保持进取状态,让青春的朝气永存,这并不容易,需要心无旁骛、不断努力。如此,我们看待包括“90后”在内的年轻人的目光,或就会少一些刻薄、多一些爱惜,少一些挑剔、多一些包容。社会的整体氛围,也会由此而积极健康、充满生机。

          森林中,高大的乔木自有其挺拔之风采,何必存心遮盖小树之葳蕤?千峰竞秀、万木争春方能欣欣向荣、薪火相传。隔代人、同代人之间相互欣赏、扶持,相互切磋、砥砺,方为健康、和谐的社会大家庭当有的景象。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个个体也才会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6-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mw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