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 山风与呢喃 | 来源:发表于2019-11-29 18:51 被阅读0次

          如果这世间有时间机器,我一定要穿越到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47年,找到一位名叫“张居正”的青年,告诉他,不要上京,不要参加科考。

         又或者,穿越到他三十六岁那年,他从江陵欲回京城之时,劝说他,当一个闲云野鹤的散人不好吗?为何一定要去京城,搅那趟浑水?

      但是我拦不住他,也没人能拦住他,因为他是张居正,一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江陵相。


    张居正身上有股“侠气”,虽然他的身份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权谋家、一个独裁者,但我依然从他身上看到了一股子豪情万丈、快意恩仇的侠气。

      纷繁复杂的朝堂之上,青年张居正裹挟其中,对百姓之怜,对国家之忧,无一不让满心壮志的他辗转反侧。

      他毫不掩饰对“权利”的渴望,因为只有站在权利的顶端,才能实现他的抱负、他的理想。他的智慧和思想才有能承载的地方。

      可惜,通往“权利”的道路上,满是荆棘陷阱。

      明嘉靖年间,这艘负担过重的帝国大船早已满目疮痍,朝堂之下,苛捐杂税、俺答倭寇,百姓苦不堪言;朝堂之上,百官尸位素餐,欺上瞒下,贪污索贿,中饱私囊。更可怕的是结党营私,朋党林立,各自为营。

      不管从哪里看,这个国家都已病入膏肓。

      我看到了一个青年身披铠甲,手拿利剑,在权利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他要站到权利的顶端,只为建立自己的理想国。

      为了达成所愿,他不惜自毁名节,和那些所谓“清流”背道而驰,联合宦官,扳倒对手!

      那些道德名声,在他看来,只是身外物。他要的,从来都是不拘小节,他所见的,从来都是这天下苍生。

      他要这巍峨帝国恢复生机,他要良田千亩有人耕种,他要铁马冰河无人来犯。

      这才是他的理想国。

      要实现这样的宏愿,只有一个办法。

      张居正,一步又一步,终于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位置:首辅。


        公元1572年,六月十九日的清晨,张居正接到急召入宫。

      我再次拉住他,太岳,这一次真的不要去了,这是你最后的机会。

      四十七岁的张太岳,依旧“眉目轩朗,长须至腹”,身上是干净整齐的长衫,淡淡的雅香飘飘然。他带着踌躇满志的笑,松开我的手,自信坚定离去。

      而我,再一次看着他的背影,踏上战场。

      那背影,在长廊迂回的光影中,挺拔决绝,义无反顾,依旧是那个侠客。

      接下来的十年里,张居正为大明帝国,付出了所有的智慧。治国先治吏,他推行“考成法”,辞退那些不干活的庸官,提拔能做事的人才。

      强国先强军,任用谭纶、戚继光,加强军备,抵抗外辱。

      开源节流,减少支出,精简机构,做到“不加赋而上用足”。

      削弱言官职能,对不干实事只知道长篇大论的古代“键盘侠”们,统统驳回。

      张太岳的政治智慧在这十年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厚积而薄发,那些磨炼他的岁月,并没有让他的刀刃迟钝,反而愈发的锋利和尖锐。

      刀光落下,他渐渐看到了他的理想国的样子。

      这个垂垂老矣的帝国,在他的手上,终于有了一丝生机。

          我却依旧叹息,锋芒毕露的张太岳,你可知你的刀会得罪多少人。

           我看着那些无所事事的言官们对他的弹劾,像一根根利刺扎在他背上,而他,浑不在意,他的眼里依旧只有这天下。

           直到那一年,公元1577年,张公的父亲去世,我看着他瞬间衰老的容颜,心知他的痛,他的悲,他的悔恨。

      但是,他依旧没有放下他的权力,他的天下还等着他,他的改革还没有完成,他不能走。

      我很想问他,为什么?天下之事比得上你的血肉亲情?这天下不是你的天下啊,张太岳!

           那一年,对张居正而言,是他人生之中最难的一年。

      众叛亲离。他的门生攻击他,他的对头弹劾他,他的朋友不理解他。

      所有人都在指责他!

      我看着这个曾经风度翩翩的男人每日佝偻在书房里,油然而生的寂寥和落寞,突然就有了无以言表的难过。

      那一日,同僚王锡爵上门劝解张居正,要他收回“廷杖”决议,两人相谈不下。王锡爵愤慨怒斥他,指责他为祸害。

      张居正面无表情走到他面前,突然从袖中拿出短刀,架在脖子上,跪倒在王锡爵面前:“皇上、太后留我,你们却强力驱逐我。你们让我怎么办?要杀了我吗?”

      王锡爵目瞪口呆,掉头跑了。

      只剩张居正独自一人,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我终是忍不住流泪,天井之中,寒意四起,一身素衣的张居正,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


            那之后,张居正愈发的孤寂。

      他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越来越强势强硬,越来越严苛刻薄。我眼见着他周围的同伴越来越少,曾经的支持者,似乎也接受不了他这样的改变,渐渐远离。

      好友陆光祖终于看不下去,给了他最后的劝谏,得到的依旧是他的我行我素。

      于是,好友也远离了。

      张居正,在权利的巅峰,感受到了高处不胜寒。

            可是,他不应该被如此对待。

      这位挽救明朝帝国于大厦将倾之时的“奇伟磊落”之人,本应受到众人尊重,为何如今却落寞的仿佛世外之人。

      没人能真正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没人能懂得他的抱负和智慧,没有人能明白他所做的一切,只为了社稷天下。

      在歌舞升平的繁华里,张居正依旧是那个身背短刀头戴斗笠的独行侠,逆流而上,遗世独立。


     公元1582年,六月十八日。

      我站在床榻之旁,看着弥留之际的张居正,问他,你还有什么心愿未了吗?

      张居正苦笑摇头,我的改革尚未完成,怎能离去?国家边关又起祸端,我怎能离去?还有我的小皇帝啊,留给他的人才还没说完,我怎能离去?

      可是,我等不了了啊。

      白烛摇曳,人影惶惶,享年五十七岁的张太岳,终是没能等到大明的繁华,溘然长逝。

            然而,就在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天,万历收到了一份弹劾故相的折子,欣喜万分的说道,我等这天太久了。

      于是,为大明辛勤奋斗了一辈子的张居正,在死后被清算,不仅被褫夺了所有的封号奖赏,还祸及家人,母亲、儿子、儿媳,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这还不够,万历帝仿佛要将这位陪伴他长大,教他是非道理,教他治国为帝的老师打下地狱。满门抄家之后,还将张居正书写为一个奸臣小人,最后一丝精神世界轰然倒塌。

      如同《百年孤独》最后的那张羊皮卷,真相展露之时,便是虚幻的崩塌。那一刻,张居正你应该明白,这天下姓“朱”,而非姓“天下”。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大明朝又重新跌入沼泽,内忧外患,朋党林立,尸位素餐,民不聊生。

      而这一次,再没有“张居正”诞生。

      曾经辉煌的帝国,终于烟消云散。


           我看着身旁的张居正,问道,这就是你要的大明朝?这就是你尽心侍奉的皇帝?这就是你用尽一生得到的结果?

      青年模样的张居正无奈微笑,却未作答。

      我再问他,你后悔吗?张公。

      若是你当初留在江陵,做一个寄情于山水间的才子,或许就不会有那些身后骂名。你将是洒脱的,将是自由的,将是格局高雅的。

      张居正第一次正眼看我,眼里的光芒如同火焰,微笑而言:“从未后悔过。”

      随即,翩然而去,一如曾经。

       这是我最后一次凝视他的背影,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最后离去。

      他的背影从未弯曲过,如一竿修竹,挺拔且高贵。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

      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

      ——张居正《题竹》。

      世事轮回,不管经年,我只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我的张太岳。

      (读《万历十五年》和《世间已无张居正》有感而发。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你归来仍是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ngwctx.html